可大本营还是义无反顾地不断投入,究竟“新基地”有什么吸引到了大本营的注意力,使得他们有些不惜一切代价的趋势。
布拉林回忆了下自己同张航在谈判桌上的交锋,和战场上的失利,他感到有些苦闷。
半岛战争继续白热化的趋势看来是不可避免了,可他有着自己的尊严,要是战争以失败而告终,这将会成为他从政生涯的一大污点。
他曾经考虑在私下里同张航进行一次非正式沟通,但思前想后之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我要尽可能让他吃一些苦头,而不是求和!”
终于,布拉林和里士满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大本营不愿意扩大战争范围,但是又愿意继续支持战争发展,说明“手中的牌,还是可以玩得下去”。
二人以联名的方式,给大本营发送了一条信息,内容是:
“我们将通力合作,力图在战场上扭转半岛局势,为之后的正事途径创造条件。”
在一定的混乱之后,布拉林和里士满终于放下芥蒂,用职业的态度来进行合作。
这样一来,整个半岛的军事权力,完全归于里士满之手,而布拉林,则把握着正事上的大权,他要积极地进一步向大本营争取资源,从而保障战争的进行。
里士满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半岛驻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终于解散了半岛军团的建制,而将这些完全不像军人的军人,分散到了同盟军的各个部队之中。
此外,他命令士兵们沿着三七线的防线修筑永备工事,毕竟同盟军们退无可退,再退,就是三六线,而这个时候,就真的离大海只有一步之遥。
再有,就是整顿军容风纪,以及强化不同部队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这让之前各自为战的情况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里士满做了一次全军动员,他说:
“我们遭受了三次失败,这是我们的耻辱。一支横扫全球的军队,是不能容忍失败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会胜利,会一直胜利下去,直到我们重回三八线,直到鹅江边上。”
至少这一番讲话之后,同盟军的士气,算是重新恢复了过来。
现在看来,张航的判断是对的,战争并没有因为民兵占领了汉阳,打到了三七线而显得“优势在我”。
但是从高层到基层指战员,他们此时的心态,就像是战争初期的同盟军那样,寄希望于“一鼓作气,将敌人赶下海。”
思想上的松懈,比身体上的疲惫,更容易被忽视。
东线的第2军指挥部,开了个总结会,一些基层指战员在进入半岛之后,终于有机会见了面。他们兴高采烈地交换着从战场上缴获的新奇玩意,宛如是一场联欢会。
但说到部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时,大家瞬间变得严肃了起来。
三次战役中,第2军算是“补锅匠”,哪里需要哪里搬,先是在西线配合第1军执行插入任务,后又接替第3军在东线扬威。
虽说“功劳不分大小”,都是在为人民而战,但是第2军的指战员们还是觉得有些憋屈。
归其原因,伤亡不小,而且很多都是经过改造后的战士。装备损失严重,且就算补上来,也没有了原先的战斗力。
加上同盟军火力强劲,实力也不可谓不强,这让大家同当年在关外地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的打蓝种人相比,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第2军军长孔祥宇表情凝重,他知道,虽然一路胜利,但是大伙,有些疲惫了。
和第2军一样,其他部队也队开过类似的总结会,尤其是第1军,他们打的硬仗恶仗最多,损失的兵员装备也最多,且都是民兵中精锐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