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重大的胜利,标志着第三次战役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且完全实现了张航所指定的战略目标。
不仅如此,民兵部队一鼓作气,将战线推进到了三七线,这意味着,距离全面获取战争的胜利,越来越近了。
这一消息,很快便由“新基地”的官方媒体“电台”予以播报:
“汉阳城的攻克,意味着我们的民兵部队在面对同盟军强大的火力之下,不惧艰险,奋勇作战,且完全有能力将侵略者赶出半岛,恢复和平。”
解放区的民众欣喜若狂,如果说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有相当部分的民众并不敢相信民兵真的可以战胜如同巨人一般的同盟军。
但在几个月之内连续三次战役的胜利,令普通民众对于自身实力的强大,完全没有任何怀疑。
大量的信件和慰问品,如同雪片一般飞向千里之外的半岛。
但张航依旧维持着自己对于战局的冷静判断。他在同核心会议的联络中指出:
“我们所取得的胜利让一些同志冲昏了头脑,你们是不是忘记了我们所付出的代价?要是接下来我们失败了,你们是不是还要再把民兵骂个狗血喷头?”
无线电另一边的罗思青无言以对,她正在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之中,负责宣传工作的她甚至默许媒体发布大量称赞民兵勇猛作战的内容。
张航所说的“胜利的代价”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三次战役,部队面临的伤亡是巨大的。
尤其是第1军、第2军以及第3军,虽然在战争初期拥有着不输于同盟军的作战装备,但大量的消耗还是让许多作战单元出现了大量的兵员伤亡与损失。
一些连队的伤亡达到了三分之一,且补充之后的兵员质量也显然不如最开始的那一批,这使得后续的战果显然不如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初期时那样辉煌。
应该说,许多场战斗的胜利,都是民兵战士们依靠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以及熟练和精确的战术素养所造就的。
在同盟军密集的火力支援之下,民兵战士们没有畏惧牺牲,而是一波一波的通过接连不断的攻势打退对手的反击。
张航认真思考了这三次战役所造成的损失,自建立政权之后,所有向北扩张的战争行为完全无法同任何一次半岛上的战斗相提并论,而民兵的伤亡也大大超出了他和前线指挥部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