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明世界的产物。”
“你的意思,我们都是野蛮人咯?”
“我没有这样说。”
“世界很大,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可以容得下很多人,但偏偏有些人,容不下我们。”张航严肃地说。
“你指的是布拉林?”
沃克摇了摇头,他确实对这个名义上的“总领导”有些无言以对。
“我和他交过手,只不过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谈判桌上。”张航说道。
“我了解的。”
“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张航给出了他的评价。
沃克的嘴角笑了下:“此话怎讲?”
“如果他对我们双方的实力都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们就不会坐在这里。”
“你觉得你们有实力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没有这样说,但我有这样的决心。”张航信誓旦旦地说。
“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是早了点。”
“布拉林威胁说,同盟军有20万的兵员。”
“的确。”
“圣地骑士团、红一纵队,再加上‘美洲豹’师,这是多少了?”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一个多月的时间,两次大的战役,同盟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被我方尽数消灭。如果我是布拉林,现在一定会想方设法坐到谈判桌前,给自己争取一个可以接受的退路。”
“他不会认输的。”沃克摇摇头。
“我们可以看。”
“的确,同盟军三分之一折在了半岛上,但是我们有远超过20万军队的动员能力,你们有吗?”
沃克的确点出了“新基地”的死穴,那就是动员能力的不足。
虽然后方在源源不断地在向前线运送兵员和装备,但是这已经是“新基地”可以做到的极限,换句话说,张航打的并不是一场富裕仗。
每牺牲一个战士,每损坏一辆陆战装备或者无人机,都意味着“新基地”整体实力的进一步疲软。
反观同盟军,他们占据了三块大陆上的重要城市,有数百万的人口,还有继承自旧时代的工业基础。
在沃克看来,或许短期内“新基地”占据着优势,但是从长远上看,他们是无法同同盟军对抗的,这也是布拉林的底气。
但是张航是没有退路的,他只有选择抵抗,而且要抵抗到底,只有一路胜利,才能让“新基地”站住脚,并且获得人心。
没有人会喜欢失败者。
“从美洲或者欧洲到半岛要花多久?”张航问沃克。
“运输船开足马力的话,要半个月左右,怎么了?”
“我进行一次攻势,也要这么久。现在东线还在打,西线已经结束了,我们即将推进到柳京。你觉得当战线被推到三八线的时候,你们还有多少机会反攻?”
“你知不知道从前有一本名为《战争论》的书?”沃克突然转移了话题。
“接下来你要说,‘战争是正事的延续’是吗?”张航笑了笑。
沃克有点惊讶,他确实低估了自己的对手。
“克劳塞维茨说的确没错,但是,战争是能够决定正事的。”
张航的观点让沃克有点吃惊,长期以来,他只是作为布拉林那一只“加长的手”,忠实地执行着他的命令。
唯一一次忤逆他,恰恰是第二次战役时,没有听从命令继续向北推进,而是原地固守,即便如此,他还是败走麦城,成了阶下囚。
“如果布拉林持续失败,你觉得他还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