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挥官,被称作“大鹅”的卡梅隆·古斯将领却不以为然,他得到的情报是,“民兵残部已经向北逃窜”。
于是乎,红一纵队就如同郊游一般,慢慢悠悠继续向北进发。
远在大鱼洞的张航始终注意着同盟军的动向,他很满意前线负责诱敌任务的各部进展,甚至还觉得同盟军走得太慢,容易让后续准备反击的部队赶到懈怠。
有参谋建议,可以释放一批战俘,一来示弱于敌,二来瓦解军心。
张航认可了这一建议,并让位于前线的部队释放一些还没有来得及转移到后方的战俘,包括一些伤员。
这些俘虏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半岛军团的当地人,当然还有一些是“美洲豹”师以及已经被消灭番号的圣地骑士团的成员。
有趣的是,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很愿意回去,尤其是半岛当地人,很多都是临时被抓来当的壮丁。
原本加入同盟军就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加上又见到躲在战壕里的民兵普遍膘肥体壮、吃喝不愁,自然也就萌生出了就地加入“新基地”的想法。
还有一些同盟军俘虏,当他们发现“新基地”中的战士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西方面孔时,顿时惊诧不已。
他们很好奇,这些高加索人种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管俘虏的干部告诉他们,这些人同样来自世界各地,只不过,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为人民而战。
当然,这只是说辞,实际上,民兵中的这些西方面孔,有一些是当初在奎帕特岛的战斗中被俘的原猎狐者和雇佣兵。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大多来自于遥远且寒冷的北方,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一路向南,寻找活路。可无论怎样,二者都有着共同之处,他们的确都是主动加入的。
至于理由,还是因为,成为一名民兵,能够让他们过上更好,以及更有尊严的生活。至于干部们喊出来的口号,自然也是建立在这些实用主义的基础上。
只有少量的战俘决定回到同盟军之中,在通知他们可以离开之前,战俘们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仪容,理发洗。
并且被发放了路上所需的食品药品等必要的物资和一张身份证明,上面写着:“XXX曾于某月某日被幸存者的家园俘虏,如今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将你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