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几何图形,但是三股势力并没有让新城变得安定一些。而在资源总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三方很快进入到了零和博弈的状态。
任何一股势力实力的增长,都会使另外两个势力出现衰弱。而衰弱的势力又会联合起来去打击那个冒头的最强者。
直到强者衰弱,他再去联合其中较弱的一方,去对抗剩下的那一家。
就这样,循环往复,新城的三股势力在不停的内卷之中,将本就稀缺的资源,全部消耗在无谓的内部争斗中,全然不顾越来越近的危险。
冬日连绵,冷风刺骨,张日逐渐短小,夜幕越来越长,原本灯火辉煌的新城,也达到了人口的顶峰状态。
之后的每一天,街面上都会出现大量的尸体,他们大多并非死于势力争斗,而是越发寒冷的天气和短缺的粮食。
新城的大门一向是敞开的,开始有人为了活命,继续向南逃亡,毕竟在中满地区还有一座像巴罗城这样的大城市可以藏匿。
可更多无力南行的人类幸存者,却只能如同陷在沼泽地中一样,无法脱身。
骸骨的队伍距离新城越来越近,周边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食人的情况,这样的消息无疑让整个城中弥漫着恐慌的气氛。
三家势力开始尝试着和解,他们和历史上那些割据的组织和帮派一样,希望通过会议能够达成一致。
他们当中,斯拉夫人有着最为坚定的抵抗意志,既然大敌当前,有什么说的,干就完了!
可当地人和外来人却思前想后始终下不了决心,毕竟弃城逃走也并非不是个选择,毕竟南方还有广阔天地,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结果这一次会议,又让一大批人仓惶出城,反倒是斯拉夫人的势力始终在做着守城的准备。
外来人几乎都走光了,本地人在斯拉夫人的鼓动下,算是勉勉强强留了下来。可是双方之间并没有合作的基础和愿望,多是自顾自地守着一亩三分地,等待着蓝种人的到来。
或许是骸骨的脚步放缓给了新城一定的缓冲时间,前者并没有向最开始那样始终沿着铁路线南进,而是放任底下的蓝种人们扩散到了周边的城乡。
当然,在大个子减少甚至断绝支援的情况下,骸骨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约束这些越发野蛮的同类。
蓝种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五万,就连骸骨也不知道,究竟大个子在关外地区,尤其是张水平原到底留下了多少。
神智清楚的那一部分,大约占到总数的30%,剩下的,都需要数量众多的无人机进行操控。
虽然骸骨这边人多,但是武器装备并不足量,只有神智正常的三成蓝种人拥有轻武器。至于剩下的,骸骨本来就打算让他们当炮灰。
夜幕降临、兵临城下,在弥漫的雾霾之中,留守在新城中的人类幸存者,知道自己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威胁。
没人清楚是谁先开的第一武器,蓝种人在无人机发射的电磁信号的指引下,发了疯一般地向城内扑去。
本地人的阵线一触即溃,他们开始四散而去,他们根本无暇防守比正常人类更快、更强壮的蓝种人。
斯拉夫人将重火力摆在阵地前沿,不停地组织反冲锋试图打乱蓝种人的攻击频率。虽然他们在数量上明显占据劣势,但是打得有声有色,自己的防御地带始终没有丢失。
或许本地人想起了千年以前“破釜沉舟”的典故,又或是斯拉夫人的顽强让激发起了他们的血性,在一次次的溃退之后。
本地人深知此时已经退无可退,他们奋勇反击,武器打坏了就用砖块石头,手边什么都没了就空手上阵。
两个势力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