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结果,在控制区,民兵和群众之间越发变得“井水不犯河水”,二者如同平行线一般互不相交。
这和根据地内群众自发慰问和输血前线部队,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正是因为王诗晴深入到了群众之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才会在核心会议上代表他们提出了相应的议案,这恰恰说明她是真切地在走“群众路线”。
而张航,虽然在前线带领民兵们浴血搏杀,可他却又一次或许重视眼前的目标,而忽视了后方的实际情况。因而造成了他和王诗晴之间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冲突。
这也是为什么,王诗晴含着眼泪,却无话可说的原因。
她知道,张航并不理解后方群众的心声,而自己,又必须理解他对民兵的深厚情感,她就像一块夹心饼干一样,把自己压得扁扁的,以至于完全喘不过来气。
路过的罗思青听到了张航办公室内的争吵,她想进去,可是却被老余拦了下来。
“你不能进去。”老余说道。
“你难道没听见他们两个人在吵架吗?”罗思青忿忿地说。
“那也是他们俩的私事。”老余倒是拎得很清。
“你让开,要是里面出了问题,你担不起这个责任。”
“罗思青同志,你不能这样做。”
“起开!”
罗思青还是一把推开老余,闯进了张航的办公室。此时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面红耳赤的指挥官,和一个含着眼泪,眼睛望向别处的王诗晴。
“你怎么进来的?”张航惊讶于罗思青的闯入。
“你动手了?”罗思青恨恨地说。
这时老余也进了屋,赶忙说道:“抱歉,指挥官……我没拦住她。”
“老余,这不是你的过错,先出去吧,把门关上。”
老余大气不敢出,只能默默离开,并顺手关上了门。
罗思青赶忙抱住王诗晴,不停安慰着,二人年纪相仿,几次私下接触,让双方彼此都产生了一定的信任感,尤其是抵制核电站事件之后,二人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
“有你这么欺负人的嘛!”罗思青愤怒地瞪着张航,“信不信我再把你打趴下一次!”
前者说这话,当然是底气十足,对于张航来说,究其一生,失败的次数屈指可数,而和罗思青之间的新基地一战,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张航当然不敢再大放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