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入驻云城之后的历史被称作“新时代”,而张航被塑造成了一个——“带领人们重新步入文明社会的引路人”的角色。
张航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不想过多引人注意,只想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但是面对群众的舆论,罗思青必须要将他塑造成一个符合大众印象的“指挥官”形象——而这,他也是默认的。
无线电信号基站的拓展,让媒体视野蓬勃发展。旧时代的无线电半导体和简易的即时通讯重新在控制区内流行起来。
为此,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电台和网络系统。当然,不只是他们,一些私人电台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
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自然是未来部落手中的几个电台,包括“自由乐土”、“乐土之音”,以及“曲别针”。
这三个电台,每天播放的许多内容,都是在批判和讽刺我们的各项策略,并进行“科普”。而这些内容,在“乐土”的群众中的影响力,不亚于我们自己运营的“电台”。
并非没有人向张航提出要整治这些口径和我们完全相左的媒体机构。尤其是像王诗晴、程杰这些老资格的核心会议成员,。
不止一次在会议上提出彻底封杀掉未来部落控制的电台,以免对群众们扰乱视听,影响舆论。
但是张航却始终坚持要有一定程度自由包容的舆论场,并不同意利用行政手段打击未来部落的媒体。
“我们需要批评的声音,也需要善意的提醒,我们的各项策略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对的,只要群众喜欢,开放一些舆论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最新一次的核心会议上,张航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可是未来部落是敌视我们的,他们就是要搞臭我们,现在经济形势已经不容乐观,舆论上如果不占据上风,我们将无路可走。”王诗晴说道。
“我同意,你是知道我的立场的,任何和我们作唱反调的,我都支持予以打击。”这是程杰的观点。
张航将目光锁定到了罗思青身上,既然她负责一线的教育和文化工作,她的意见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主张维持现状。”罗思青的声音,并没有什么底气。
于是,又一次针对控制私有媒体的提案,被否决了。
虽然政见有不同,但是大家私下里的关系并不差,不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在锁头开设的小酒馆里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