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o章 道德的力量在于它能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依然保持内心纯净(1 / 6)

道德之光:心田的耕耘

在宁静的柳河镇上,有一所古朴而庄严的学府——柳河书院。

书院依山傍水,四季常青,自古便是培育英才之地。

故事生在清末民初,一个风雨飘摇、新旧思想激荡的时代。

一、初入书院

春日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青石板路上,显得格外温暖。

少年林逸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通往柳河书院的小径。

他来自偏远的小村庄,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重要性,省吃俭用,终于将林逸送进了这所闻名遐迩的书院。

林逸刚踏入书院大门,便被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

古朴的建筑、苍翠的竹林、朗朗的读书声,这一切都让他心生敬畏。

然而,更让他震撼的是书院的山长——李先生。

李先生年近六旬,须皆白,但双目炯炯有神,言谈举止间透露出凡脱俗的气质。

他不仅精通四书五经,更对西方的新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常以“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为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二、同窗异梦

林逸被分到了甲班,与他同班的还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

有富商之子赵元霸,他衣着华丽,性格张扬;有寒门才子苏文远,他勤奋好学,沉默寡言;还有出身官宦世家的柳依依,她温婉贤淑,才情出众。

尽管出身不同,但他们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窗之间的分歧也逐渐显现。

赵元霸仗着家世背景,常常欺凌弱小,对李先生的教诲置若罔闻。

而苏文远则始终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与赵元霸针锋相对。

林逸则夹在中间,既不愿随波逐流,也不愿与人结怨。

他常常向李先生请教,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本心。

李先生总是耐心地倾听,然后缓缓说道:“道德之光,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不可须臾离也。

你们虽出身各异,但都应秉持高尚的品德,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林逸听后,若有所思,心中更加坚定了追随李先生道德育人思想的决心。

三、道德之光

一个初夏的夜晚,书院举行了一场关于“道德与功名”

的辩论会。

赵元霸主张“功名至上”

,认为只有拥有权势和财富,才能在这个乱世中立足。

而苏文远则坚持“道德为先”

,认为只有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内心的安宁。

辩论进行得如火如荼,双方各执一词,难分高下。

这时,李先生缓缓站起,他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有力:“诸位,道德与功名并非水火不容。

真正的智者,既能追求功名,又不忘道德修养。

道德之光,照亮的不仅是个人前行的道路,更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所在。”

李先生的话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

赵元霸听后,神色黯然,似乎有所触动。

而苏文远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

四、风雨考验

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了柳河镇。

书院周边的村庄受灾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面对这场灾难,书院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捐钱捐物,救援受灾群众。

林逸、苏文远和柳依依自组织了一支救援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粮食和药品送到受灾最严重的村庄。

赵元霸起初并不愿意参与,但在李先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