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崭新的建筑群拔地而起,那就是“云水县国际物流园”。
那片区域就像一个巨大的、永不停歇的钢铁心脏,一辆辆长达十七米的重型卡车是红细胞,沿着新修的八车道高速公路,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养分”,源源不断地泵向那座云雾缭绕的仙山。
整个云水县,都成了这座神国的后勤基地。
物流园里忙碌的,超过八成都是本地人。
许多在外打拼多年的年轻人,如今都回到了家乡。他们开着叉车,操作着机械臂,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脸上的笑容比大城市的霓虹灯还要灿烂。
以前在外面打工一个月四五千,现在在家门口,随便找个活儿,月薪都开了八千。
在这里,他们拿着比一线城市更高的薪水,每天下班都能回家吃上热饭,陪着父母妻儿。
短短一年,云水县的经济总量翻了二十七倍,凭空创造了超过五万个高收入就业岗位。
县财政账户上的数字,林书记每天不看个七八遍都睡不着觉。
林书记知道,这一切的根源,都在那座山上。
有浮云山在,他不需要搞什么招商引资,不需要做什么五年计划。上面甚至隐隐透露出消息,年底考核他就要升迁了,还会是越级升迁。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秘书探进头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书记,南站那边发来消息,第一批学宫的老师,乘坐的专列已经到站了!”
“备车!!”
窗外,夕阳的余晖给整个云水县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色。
陈兆迪随着人流走下专列。
站台上,红色的欢迎横幅格外醒目——“热烈欢迎浮云学宫教职工莅临云水县”。
陈兆迪有些不适应。
她一辈子都在和粉笔灰打交道,哪怕从山村的“招娣”走到了名声大噪的省重点的特级教师,也曾见过这般阵仗。
身边的同事们,也大多是和她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个个履历光鲜,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但此刻脸上也或多或少带着些拘谨。
接他们的,是新能源大巴。
车内安静平稳,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整个云水县县城,已经变成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
当大巴驶入浮云学宫区域时,车内的议论声渐渐平息。
所有人都被窗外的景象攫住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