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战栗。
次日清晨,天光破晓,云海翻腾。
浮云学宫的教职工们第一次体验到了在灵气中醒来的感觉。
没有闹钟,没有疲惫,只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神清气爽。
陈兆迪在阳台上打完了一套《基础锻体诀》,只觉浑身暖流涌动,连带着多年的肩颈老毛病都舒缓了不少。
上午九点,大礼堂。
这座礼堂的设计极具未来感,穹顶是整块透明晶体,可以将天空的景象一览无余。此刻,数千名教职工齐聚一堂,却不显嘈杂。
每个人都在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激动、好奇与敬畏的复杂情绪。
雅各布习惯性地舒展自己的“共情”能力,试图捕捉这片情绪的海洋。
他感知到的,是无数股纯粹而强大的正面情绪:对教育的炽热理想,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这些情绪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温暖而磅礴的洪流,与他过去在“组织”里感受到的那种冰冷的、被恐惧和控制欲包裹的情绪截然不同。这让他感到一种几乎要将他融化的不适。
礼堂前方的灯光微微一暗,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许星欢走上了讲台。
“欢迎各位。”她的声音不响,却清晰地传遍了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仿佛直接在每个人脑中响起。
“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是怀着点燃火种的理想来到这里的。也有人,是冲着新时代的机遇。”
开场白就让不少人愣住了。没有客套,没有欢迎,直接得有些过分。
“但理想和机遇,都需要一个载体。而浮云学宫,不是你们过往认知里的任何一所学校。”
“浮云学宫要做的,是为华夏未来百年,乃至更久远的时代,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她没有继续描绘宏伟蓝图,而是抬手在空中轻轻一点。
讲台上空,巨大的投影亮起。
那不是什么宣传片,而是一张张密密麻麻、不断滚动的数据图表和复杂的模型结构。
“在座的各位,在到来之前,都填写过一份信息采集表。有人觉得它过于繁琐,有人觉得它侵犯隐私。”许星欢的目光扫过全场,仿佛能看透每个人的心思,“现在,我告诉你们,那份表格,是你们未来工作的基础,也是浮云学宫教育体系的第一块基石。”
“我们收集数据,不是为了控制,是为了‘公平’。”许星欢一字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