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其妙的褒扬一个小人物,还是竞争对手部门的小人物。
江部长很歉意的表示:“我看过那高钰写过的调研报告,这是个很有想法、很有水平的年轻人,一时间产生了几分爱才之心,见笑见笑。
但我仍想说几句,我们至上公司是讲究能力的地方,唯才是举、能者就上也是徐总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人才策略。而余耀辉这样的人直接调到别的部门去当组长,对该组原有员工公平吗?他们奋斗的意义何在?”
别人算是听出来了,这高钰应该是李部长嫡系,余耀辉过去将会挤压高钰的上升空间,而江盛想故意挑起高钰对李部长的不满,制造出矛盾。
李剑成不禁瞪着江盛,这江部长真是闲的蛋疼,竟然关心起别人部门内的人事问题,而且还力推高钰来当组长。
别说其他人,就是很欣赏高钰的李剑成本人都觉得,高钰还不够资格!一个刚进公司几个月的年轻人就想当组长,真有点想多了。
如果余耀辉暂时压制了高钰的上升空间,他只能说,年轻人机会还多的是,不用着急。更重要的是,高钰目前不能给他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只能暂时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一下了。
总裁徐文东对江盛说:“别浪费时间了,你到底想说什么?”
江盛回答说:“让余耀辉和高钰都参与舆论反击,业绩最好的人可以代理组长,或许两个年轻人有了巨大动力,将会迸发出璀璨的火花。其实我更看好高钰的表现,他会写出让我们惊喜的东西。”
看热闹的人纷纷想道,这是挑事,绝对是挑事,唯恐大道独行内部天下不乱。无论双方谁赢了,都会让李剑成难受一下。
至于江部长看好高钰,那就说不准了,也许“理论家”江部长只是出于个人爱好,欣赏高钰写软文出色而已。
舆情是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很多方面,就算高钰能写出有质量的软文,如果没有足够的网络力量推动,也未必能起到多大作用。
“这个主意好,不只是那个小组,还要扩大到全公司!”徐总一锤定音,“全部员工都要动员,在这次舆论反击中,有突出业绩的人将会得到公司特别重奖!”
会议就此结束,当这些消息传到高钰耳朵里时,让高钰感到有些愕然,但也感到了几分惊喜。
和余耀辉这种货色斗,那不是给自己量身定做进身之阶么?公司领导们什么时候这么通情达理了?
但刘良没有这么乐观,总觉得其中有猫腻,对高钰说,“你不要太得意,余耀辉是没什么本事,但是这一次的竞争上岗,有可能是为了给他制造合理性,让他看起来能服众。”
高钰不解其意,反问道:“余耀辉这个人又懒又无能,无论如何,我的表现不可能输给他吧?”
“你都是哪来的自信?”刘良解释说,“这舆论反击文章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还不是公司上层说了算?只要你的文章不是有突破天际的效果,还不是和他的东西一样被淹没在网络的大潮里面?那时候谁胜谁负,只是上层一句话的事。”
随即刘良又补充说,“余耀辉家里可不简单,他父亲是公司股东!”
高钰恍然大悟,看起来就是给余耀辉空降组长找个说法。
稍有工作经验的都知道,舆情反击是很难量化结果的工作,没有具体的数字,很多时候胜负是非都无法一目了然明明白白,所以人情因素占了很大比例。
要想虎口夺食,除非是自己的成果能到绝对碾压的地步,这样谁都没法承认是余耀辉赢了。
想至此处,高钰忍不住狠狠批评道:“至上公司竟然也有这种裙带关系?这不是好事情,任人唯亲因人设岗,组织机体就会变得臃肿而低效,这是王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