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首次发表于《最遥远的地方》(The Farthest Reaches),编辑是约瑟夫·埃尔德。

收录于《来自太阳的风》

这是一个一直都不知道太阳存在的世界。在超过十亿年的时间里,它在两个星系的中间徘徊,成了两个相反引力之间的牺牲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平衡将会被打破,不管朝哪个方向,它将开始一段数百光年的坠落,奔向一个它从未体验过的温暖。

此刻,它上面冷得无法想象。星系间的长夜已经吸光了它曾经拥有的热能。然而,它上面还有海洋——由唯一的一种在接近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下还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元素组成。在浸没了这个奇特世界的那片浅浅的氦气海洋里,电流一旦产生了就不再消失,能量也不会衰减。在这里,超导才算是正常现象,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完成十亿次的切换,运行上一百万年的时间也消耗不了多少能源。

这里是计算机的天堂。它比任何世界都更不利于生命,然而它也比任何世界都更有利于智慧。

这里也确实有智慧,存在于遍布了整个行星的晶体外壳和微型金属导线上。两个相互较量的星系射来的微光——每过几个世纪都会短暂地增强,因为超新星爆炸的闪现——落在了一个静态的、由几何形状构成的地貌上。没有动静,因为在一个思想能以光速从一个半球传到另一个半球的世界里,不需要任何动静。在一个只有信息才重要的世界里,移动质量就是在浪费宝贵的能源。

然而,在必要时,移动质量也能实现。在几百万年时间里,冥想于这个孤独世界中的智慧意识到了某种关键数据的缺失。在未来,尽管还相当遥远,但它已经能预见了,两个相互抗衡的星系中的一个终将捕获它。等它一头钻进太阳之海后,它会碰到什么,超过了它的计算能力。

因此,它释放了这个想法,随即无数的晶格改变了自身的形状。金属原子在行星表面穿行。在液氦之海的深处,两个一模一样的亚脑开始发芽和成长……

一旦做出决定后,行星的心智行动迅速。过了几千年之后,任务完成了。没有声音,光滑的海面上也没有起任何波澜,新生的物体飞离了它们的出生地,朝着远方的星星进发。

它们几乎以相反的方向离开了,在此后的一百多万年内,智慧的母体没有接收到任何孩子的消息。它也没期望能接到,在它们到达目的地之前,没什么好报告的。

随后,两个任务都失败了的消息几乎同时传来了。在接近星系中央的大火炉并感受到一万亿个太阳的热度时,两位探索者死了。关键的线路过热了,失去了它们运行所必需的超导,只剩下了两团无脑的金属朝着恒星的密集处飘去。

但在灾难攫取它们之前,它们报告了自己的命运。既没有吃惊,也没有失望,母体世界又准备了第二次尝试。

接着,一百万年之后,第三次……然后是第四次……第五次……

如此不懈的努力注定会成功。最终,它终于来了,以两条长长的、复杂的调制脉冲波形式,跨越了一个世纪接一个世纪,从天空中两个相反的象限处奔袭而来。它们被此处的记忆电路接收了,该电路与那些安装在探测器里的一模一样——因此,换个角度来说,就好像这两个侦察兵派它们的知识单独回来了。它们的金属外壳消失在了群星之中这一事实一点儿也不重要。所谓的身份是这个行星智慧或是它的后代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最先回来的那个传来了令人吃惊的消息,宇宙竟然是空的。探测器倾听了所有可能的频率,以及所有能想到的发射源。它什么也没侦测到,除了无意义的星空背景噪声。它扫描了一千个世界,没有发现任何智慧的痕迹。没错,侦测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它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