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么说很可能会被认为不够礼貌,”康·惠勒郁闷地说,“可要不是出于礼貌,我会说那位老爷子简直就是个疯子。我在月球上遇到过的其他人,或许略有些神经兮兮的,但他可不光是神经质。”

他愤愤地瞪着席德·贾米森,对方比他大两岁,是天文台的职员。然而,后者只是极具亲和力地咧嘴一笑,不肯上钩。“等你认识这位老爷子的时间跟我一样长的时候,”他说,“你就会意识到,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他绝不会做出这种决定。”

“最好是有充分的理由!我的系列光谱图今晚就应该能完成——现在来看看示波器吧!”

安装着二十五米口径反射望远镜的巨大穹顶上,如今简直一片狼藉,或者说,在偶然来访的访客眼里,确实会觉得乱到一塌糊涂。但即使是常驻人员,也多多少少对这种混乱感到相当震惊。一小队技术人员集聚在大望远镜的底座周围,而此刻,望远镜就那么漫无目的地指向天顶。当然,漫无目的是因为天文台的穹顶正处于关闭状态,与外界的真空相隔绝。可以看到,好些没穿宇航服的人,在嵌花地板上走来走去,甚至还能在通常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的地方听到声响,这一切都透着古怪。

在穹顶另一边的阳台上,主任正对着麦克风发号施令。他的吼声被放得很大,从专门为这种场合安装的扬声器里发出了阵阵轰鸣。“镜组——站开!”

望远镜的底座周围一阵匆匆的脚步声,随后便是期待中的停顿。

“降桅!”

这张耗资一亿元制作的石英大盘,以无限缓慢的速度,从隔间降到望远镜这辆九十英尺[1]宽的卡车明显地沉了一下,把重量分散在数十个微型气胎上。随后,起重装置松开,马达一片轰隆,卡车和它珍贵的货物开始慢慢沿着斜坡向下移动,通往沉降室。

那是一副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散布在地板上的人们,在头顶高达数百英尺的望远镜晶格结构衬托下,完全被矮化了。镜子本身的直径超过八十英尺,反射着头顶的强光,看起来像一片焰火之湖。而当镜子终于离开房间时,仿佛突然夜幕低垂,那一片刺目的光亮都跟着离开了。

“好吧,那现在他们还得把它放回去!”惠勒咕哝道,“我觉得,这得花更多时间。”

“没错啊,”他的同伴兴奋地说,“更久。那又怎样,上次我们重装镜子的时候——”扬声器淹没了他的声音。

“四小时二十六分钟,”主任的声音从五十瓦的大音箱里传出,“还不错。好吧——把它弄回去,然后继续。”

他咔嗒一声关掉了麦克风。在一阵很不自然而充满敌意的沉默中,天文台工作人员看着主任那矮胖的身子离开了楼厅。大家审慎地等了一会儿,有人语气坚定地骂道:“该死的!”主机副主管恶狠狠地出了一口气。她点着一支烟,把烟灰甩在了神圣的地板上。

“好吧!”惠勒一下子爆发了,“他该早点告诉我们,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已经够糟的了,我们把大镜子弄出来的时候,整个天文台的工作全都停了,要重新架设得好几个月呢。可我们刚把那该死的东西卸下来,他就让我们把它再装回去,一句解释都没有……”他停了下来,剩下半句没说完,紧盯着同伴寻求支持。

“别紧张,”贾米森笑着说,“老爷子没疯,你知道的。他肯定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而且,他也不是那种故作神秘的人——他保持沉默,只是因为他必须这么做。现在,他冒着乱成一锅粥的危险,肯定有充分的理由。要我说,可能是来自地球的命令吧。没人会因为一时兴起,中断我们这样的研究项目。嗨,老鼹鼠来了——他这是要说什么?”

“老鼹鼠”——这是罗伯特·莫顿博士的绰号——他一路小跑着向他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