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欧罗巴的海洋之前,他看到了一只最大的生物。它很像地球热带地区的榕树,拥有好几十根树干,因此单单一棵树就可以自成一个小森林,涵盖好几百平方米的面积。但是这只生物会移动,在许多绿洲之间游**。即使它不是压垮钱学森号的那一种生物,肯定也是属于非常类似的物种。
现在,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或者应该说,他们想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该造访最后一颗卫星了。不到几秒钟,艾奥的炼狱景象已经出现在他的下方。
这幅景象与他先前的想象完全一样。里面有丰富的能量与食物,但时机尚未成熟,两者还凑合不上。在一些温度较低的硫黄湖四周,已经迈出了产生生命条件的第一步。不过,任何尝试组织成生命的壮举,都马上被那高温的熔炉摧毁殆尽。除非在数百万年后,驱动这个熔炉的“潮汐力”威力大大地减弱,否则在这个炽热荒芜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任何让生物学家感兴趣的东西出现的。
他不想在艾奥上浪费太多时间,更不想在其他内围小卫星多做停留——这些小卫星分布在木星环的外缘;比起土星环,木星环只能算是若有若无的鬼影而已。如今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他要了解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了解它。
木星周围有数百万公里长的磁力卷,有突然爆发的无线电波,有间歇性喷发的等离子体(其范围比地球还要大)。这些东西在木星光彩夺目的云带衬托之下,看起来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实。他完全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并意识到木星事实上比任何人想象的更神奇。
当他向下穿过“大红斑”猛烈翻腾的中心时,四周都是巨大无比的狂飙,夹杂着明亮的闪电和隆隆的雷鸣。他终于明白了,这个大红斑为什么可以持续数世纪之久——虽然它里面的气体比地球上的飓风稀薄得多。当他沉入深处之后,原先氢气飓风的呼啸声逐渐远去,四周变得宁静许多。这时,一阵闪亮的“雪花”从高处下降——有些则已经堆积成山。其实那不是什么雪花,而是泡沫状、轻飘飘的碳氢化合物,用手触摸几乎没有什么触觉。这里很温暖,可以容许液态水的存在,但这里是个纯气态的环境,密度很低,无法支撑海洋的重量。
他一直下降,穿过一层又一层的云,最后来到一片非常清朗的区域,方圆一千公里内,肉眼可以一览无遗。这里是巨大的大红斑里面的一个小漩涡,隐藏着一个大秘密。这个秘密早有人臆测过,但一直未曾得到证实。
在许多飘移不定的泡沫山周围,有无数片小小的云朵,形状、大小都差不多,而且外表都有相似的红、褐色混杂的图案。说它们小,是指和四周环境比较而言;事实上,它们每片至少都可涵盖半个中型的城市。
它们显然都是活的,因为它们都在那些轻飘飘的泡沫山山脚下缓缓移动,像一只只巨型绵羊,在山坡上啃食着。它们会用波长一米的无线电波互相呼叫,声音虽然微弱,但在木星本身嘈杂的环境下,仍然听得很清楚。
它们其实就是活的“气囊”,在酷冷的上方和灼热的下方之间的狭窄地带到处飘浮。说狭窄是没错——但实际范围比地球上整个生物圈大得多。
不过,它们不是唯一的生物。有许多小型的生物在它们之间迅速地穿梭,但因为小,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有些看起来就像地球上的飞机,不但形状很像,连大小也相仿;不过它们也是活的——它们可能是掠食者或寄生者,甚至可能是“牧羊者”。
和他在欧罗巴上所见雷同,外星生物演化崭新的一页正展现在他的面前。这里有喷射动力的鱼雷状生物,有如地球海洋里的大乌贼,专门猎食那些气囊。但是气囊们也不是束手无策,有些会放出闪电,或者伸出一公里长的锯齿状触须反击。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