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我要负一部分责任似的。
另一个回响没这么严肃,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影片里有一段技术极其炫目的连续镜头,表现航天员普尔沿着一个巨型离心机的圆形轨道里跑圈,离心机自转所产生的人造重力让他不会乱飘。
几乎在十年后,相当漂亮成功的天空实验室(Skyb)也采用类似的几何设计,也就是在太空站内部,将一系列的舱房接成圆形的一串。天空实验室本身并不自转,但这难不倒太空站里的那些聪明人:他们发现可以在圆形轨道上绕着跑,好像松鼠笼里面的一群松鼠,因而产生了与《2001》中一模一样的效果。他们将整个运动过程通过电视转播传回地球(我不用说出配乐的曲名吧)并加入旁白:“库布里克应该看看这个。”他当然看了,因为我送了他一份拷贝。(他还没还我;他的档案库像个黑洞,一进去就别想出来。)
还有一件将影片与现实联系起来的,就是“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Apollo-Soyuz)指挥官列昂诺夫(Alexei Leonov)所绘的《近月》(he Moon)。我第一次见到这幅画是在1968年,当时《2001》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做展映。影片放映一结束,列昂诺夫就跟我说,他的观念﹝见列昂诺夫与索科洛夫(Leonov-Sokolov)合著《众星正在等候》(The Stars Are All Waitg Us)第32页,莫斯科,1967年〕与影片片头画面不谋而合:地球由月球彼端升起,而太阳又在这两者的彼端升起。他那幅亲笔签名的素描现在就挂在我的办公室里。详见本书第12章。
也许现在是个合适的时机,来介绍一下本书中另一位不太为人所知的人物——钱学森。钱博士于1936年与伟大的冯·卡门(von Karan)和马利纳(Frank J. Ma)共同创立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天实验室(Guggenhei Aeronautical Laboratory of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ology, GALGIT)——位于帕萨迪纳鼎鼎大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前身。他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第一位戈达德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的火箭研究贡献良多。后来,在美国那段不堪回首的“麦卡锡时期”,当他希望回到中国时,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是中国火箭计划的领导人之一。
最后谈到《2001》第35章里叙述的“伊阿珀托斯之眼”。我在书中描述航天员鲍曼在伊阿珀托斯上面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一个长约四百英里、宽约两百英里的明亮白色椭圆形……极为对称……边界极为鲜明,看起来好像……画在这颗小卫星的表面。”再靠近一看,鲍曼发现“相对于那颗卫星黑黝黝的背景,那光洁的椭圆是一只巨大而空洞的眼睛,注视着他一路接近……”后来,他注意到“正中央有一个小小的黑点”,正是那块石板(或是其分身之一)。
嗯,当旅行者1号传回第一批土卫八的照片时,确实显示有一个大大的椭圆形,中央也有个小黑点。卡尔·萨根(Carl Sagan)立即从喷气推进实验室寄来一张照片,并且附了一句高深莫测的话:“一想到你就……”但后来的旅行者2号却没拍到同样的东西,我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失望。
总而言之,你将要阅读的故事要比只是上一本小说——或电影——单纯的续篇,要复杂得多。至于在小说与电影情节的不同之处,我则大致是以电影为依据续写的。不过,我更关心的是让本书自成一个体系,并且根据目前的科学知识,做到尽可能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