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飞船离开地球才不过三十天,戴维·鲍曼已经不时觉得很难相信除了发现号这个小小的封闭世界外,自己还接触过任何其他生命。这么多年来的训练,在这之前所有前往月球和火星的任务,似乎都是上辈子另一个人的事情了。
弗兰克·普尔承认有同样的感受,他有时候会开玩笑地感叹说,就算要找最近的精神医师,也远在六七千万英里路以外。不过这种孤绝疏离之感,是很容易理解的,其实也没有任何不正常之处。从人类开始探索太空五十年以来,还没有哪次任务可以和这次任务相比。
五年前开始的时候,这个计划本来叫作木星计划,是前往这颗最大行星的第一次载人来回旅程。当时为了这趟为时两年的旅程,宇宙飞船几乎准备妥当了,不过后来有点突兀地,任务内容作了些更动。
发现号还是会去木星,但那不会是终点。航行穿过幅员辽阔的木星卫星系时,她甚至不会降低速度。相反地,她会将这个大天体的重力场当作一种投掷的力量,把自己抛向离太阳更远的地方。像一颗彗星一样,她会掠过太阳系的外缘,来到那个终极的目标:光辉的土星环。她不会回航。
就发现号而言,这是趟有去无回之旅,不过就宇宙飞船上的人员而言,他们并没有自杀的意思。如果一切顺利,七年内他们还是会回到地球——其中五名,在等待目前还没建造的发现二号造好后去拯救他们的过程中,会觉得只不过是刹那间睡了场无梦的冬眠。
在太空航行局所有的说明和文件里,“救援”是个应该小心避用的字眼,因为这里面隐含了计划失败的意思。大家同意的术语是“重取”。如果当真出了什么差错,在远离地球几近十亿英里之外,根本没有什么救援的指望。
如同所有航向未知的旅程,其中的风险也是经过估算的。不过,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人工冬眠是完全安全的,并且也开启了太空旅行许多新的可能性。只是直到这次任务,人工冬眠的利用才发挥到淋漓尽致。
到宇宙飞船最后进入环绕土星的轨道之前,这整段向外飞行的过程中,探勘队有三位成员无须参与,可以一直沉睡。这样可以省下大量食物及其他消耗品。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等他们醒来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可以精神抖擞,不会有航行十个月的疲惫。
发现号将会进入环绕土星的停泊轨道,成为这颗大行星的新卫星。她会沿着一条两百万英里长的椭圆形轨道来回梭行——这条轨道会让她接近土星,也穿过所有主要卫星的轨道。他们会有一百天的时间测量、研究土星——这颗星球的面积是地球的八十倍,周围环绕着最少十五颗已知的卫星,其中一颗甚至有水星的大小。
这里的新奇事物,必定足够几个世纪的研究,而他们这第一批探测队只能执行一些基本的勘察。他们探测到的一切都将发送回地球,就算人员再也回不去,起码探测的结果还在。第一百天结束的时候,发现号会关机。所有工作人员都会进入冬眠,只剩下最基本的维生系统继续运作,宇宙飞船上永不疲累的计算机则会负责监督。发现号就会如此一直绕着土星转动,转动的轨道则经过妥善的测定,就算是一千年后才有人来,也能很清楚地知道怎么找出这艘宇宙飞船。不过,照目前的计划,只要再过五年,发现二号就会抵达。就算多过个两三年,宇宙飞船上沉睡的人员也不会觉得有何差别。因为到时候时间对他们而言将是停止的,一如时间对怀特黑德、卡明斯基、亨特三个人已经停止。
有时候,鲍曼,发现号的舰长,看着三个失去意识的同事冰冻在宁谧的人工冬眠装置里,会觉得相当羡慕。在抵达土星之前,他们没有烦恼,没有责任,整个外在世界都不存在。
不过外在世界却在注视着他们——通过生命感应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