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
虽然这次叙功,在郑氏支持下能去吏部当郎中,也是个大大的肥缺,可和小老虎相比,还是差远了。
众官恭贺完毕,已是辰牌初刻。
终于要开始廷议了。
廷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郑国望、郝运来等人,对朱寅的弹劾。
他们弹劾朱寅之后,皇帝没有给出意见,只是批示发回廷议。
这就值得玩味了。
众人都是心如明镜。
皇帝如果信了弹劾,就应该下旨有司查明实奏,或者让朱寅上书自辩。
皇帝如果不信,那就应该下旨训斥、甚至罢免郑国望等人,或驳回弹劾,起码也要留中不发。
可皇帝却发回廷议。
这说明皇帝因为郑氏和国本之争的缘故,心中对朱寅不喜,有意打压他。但皇帝又爱脸面,不想落下苛待功臣、刻薄寡恩的恶名。
这才取其中,搞出一个发回廷议的折中方案。
如此一来,朱寅的弹劾会不会被通过,就看廷议结果了。
廷议有利于朱寅,朱寅就岿然不动。廷议不利于朱寅,朱寅也只能做出上书请辞职的姿态,挽不挽留就看皇帝。
若是这样,皇帝多半不会挽留。
那么朱寅一旦丢官去职,回家赋个十年八年,再起复时已经二十多岁,也就不太年轻了。
这或许是皇帝想看得的结果。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