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熙帝的目光从冯阁老身上移开,落在了另一侧的彭阁老身上。
彭阁老稳步出列,“陛下,臣以为冯阁老所言无实证确是实情,但此事的关键,不在于眼下是否能定萧承裕之罪,而在于如何平息流言、守住皇家体面与律法底线。
十王爷虽行事仓促,却点破了两件要紧事,一是宗室子弟或有失德之举,二是民间已因此事生出非议,若再拖延,恐让大庆女子命苦的流言愈演愈烈,动摇民心。
至于案情本身,臣以为不必纠结家事与国事之分,宗室子弟的家事,一旦触及人命、违背律法,便是国事。萧承裕纵妻虐妻、子女流落贱籍,无论是否为其亲手所为,他身为一家之主、宗室成员,都难辞其咎。眼下当务之急,不是追责十王爷的莽撞,而是即刻交由宗人府、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四司联查,一面勘问萧承裕与府中人证,一面核实外家所述细节,更要彻查两个孩子被卖的经手之人,尽快拿出实证。
待查明真相后,既要依律严惩真凶,还袁氏母女公道,更要将查办过程与结果昭告天下,让百姓知晓我朝律法不分亲疏,宗室失德亦会严惩,如此方能挽回名声、平息民怨。”
彭阁老这番话,既未指责十王爷,也未否定冯阁老的顾虑,而是牢牢扣住“平息流言、彻查案情、维护律法”三个核心,句句落在实处。
为何一个六品宗室引发的案子会如此棘手?症结在于,无论宗室爵位品级高低,只要入了皇家玉牒,便是萧家血脉。
按祖制,宗人府虽掌宗室户籍、名封等事,却无独立查办宗室罪案的权力,至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衙门,更无权直接处置宗室成员。
因此,此类牵涉宗室的案子,即便事小,也需多方会商。
宗人府核查身份与祖制,三法司梳理案情与律法,最终汇总所有意见,呈请陛下定夺。
唯有经皇帝御笔裁决,才能依规处置,这才是符合礼制与律法的正确流程。
而后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也说了他们的看法。
刑部尚书当即出列,躬身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彭阁老所言三司联查最为稳妥。萧承裕身为宗室,虽品级不高,但涉及人命与人口贩卖,已触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