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前期推行愚民政策,对读书人设立了种种门槛,是为了防止汉人推翻大清的政权。
如今的皇家掌握着制胜的战车及火器;
前面下发的种种政策让汉人有了更多归属感。
康熙对汉人的忌惮少了一些。
除此之外,康熙愿意放松对读书人的管控,是因为他的内阁及翰林院快被胤?掏空了,急需人手补进去。
儿子们一个个不安分,前年多个归州,去年来个八州,今年来个五州及七州,说不定明年又多几个州。
不放松对读书人的管控,他的内阁及翰林院可能会永远处于缺人手的状态。
他现在想要对外下旨或发文,都要等人,有些时候还要自已动手。
康熙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哪怕是家有江山要打理,他也累得受不了。
胤?嘿嘿笑道:“皇阿玛英明。其实不瞒皇阿玛,儿臣想建议让女子一同入学。很多女子不比男儿差。”
“不信的话,您看每年的考证,都有不少女子考过,后面凭着自已的能力在各个工厂做得好好的。”
“儿臣认为,只要给她们机会,她们或许能创造不一样的天地。天天将人留在家里,太浪费人手了。”
“如今大清在快速扩张,每年都有大批官员往外调,大清的女子同样是大清人,比那些刚加入大清的八州七州里的人更可靠,您说是不是?”
考证是从龙城开始的,那时龙城的负责人是胤?及胤禟,两人在苏策丽的影响下对女子没有那么深的偏见。
苏策丽说考证不限性别,两人都同意了。
后面到龙城考证的女子越来越多,外面的考证出来时,不好将女子考证的事情一刀切了。
于是女子考证便成了常态,只要考上证,大多能得份工作。
有些女子有更好的路子,也会拒绝衙门的安排。
总之,目前来说,考证在民间很受欢迎,有证的女子同样受人重视。
康熙意味深长的看了他几眼:“宫中通往后宫的必经之路上还竖着一块‘后宫女子不得干政’的牌子,你如今倒是想光明正大的将女子送入朝堂了。”
老十今天能提出让女子与男子一样读书,明天就能提出让女子参加科举。
胤?:“皇玛法那时规定后宫女子不得干政,是因为她们身份特殊,能轻易改变帝王或朝臣的想法。”
“女子不入后宫,从正常科举进来,没了特殊的身份影响帝王或压制朝臣,为何不能为官?”
康熙:“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不过可以给女子学知识的机会,你先安排下去吧。”
意思是女子可以享受五年免费学习的待遇,走科举入朝堂一事暂时是不可以的。
胤?也不气馁,事情总要一步步来,以后要是发现读书特别厉害的女子,也不是不能给予科考的机会。
苏策丽得知情况,笑眯眯的亲了胤?一口:“你太棒了,以后天下女子都会记得你的功德。”
胤?心花怒放的凑过来蹭蹭:“天下女子记不记得没关系,只要你记得就好。至于其他女子,全是牛马。”
他会同意苏策丽的说法,是因为外面太缺人。
只要能给他干活,管他是男是女,都是好牛马。
苏策丽:“为了表扬你做得好,我今天亲自下厨做饭。”
胤?乐得嘴都歪了:“做我们两人的份,我来给你打下手。”
苏策丽往后厨走,胤?转身吩咐道:“来宝,今天太子府关门谢客,谁来都不让进,包括九爷、十三爷和承慢。”
苏策丽一年都不会下一次厨,他才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