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手中管着大清的各种技术,大到战车、武器、船,小到民间的农具、工具、各行各业的手艺。
特别重视与技术方面的事情。
胤禟:“你们说我安排支队伍到海外走一圈如何?”
胤?一口应了下来:“好呀,人家见天的往我们这里跑,我们总得出去看看他们是何样的。”
“水师们上交的风车国船只有二十多艘,我们拿几艘出来改改,何愁到不了海外。”
二十多个水师,每个地上交一艘船,就有二十多艘船留了下来。
研究人员有个几艘船就够他们折腾,余下的船放那里闲着也是闲着。
苏策丽一直赞同大清的人往外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他们一族的人懂这么多,族人每年还会派人到外面游历寻找灵感。
千人千面,每个人想事情的方向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
自已埋头苦干或许做不好事情,不如多出去走走,或许就有灵感了。
苏策丽:“选人时,可以从漕运那边选,他们常年在水上行走,了解水性。邀请皇阿玛入队,算他分红。”
船是现在大清最关注的事情,他们一下子就提走几艘最好的船,谁知康熙会怎么想。
不如拉上他一起入队。
漕运经过大整后,现在的人手大多是退下来的老兵,服从性强,身手比外面的普通人好。
有船有人手,一般的事情皆能解决。
胤禟:“有皇阿玛的加入,事情会更顺利一些。到时一部分盈利入商院,我们的商队便是朝廷的商队,安全性大些。”
商队入到商院,拿船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康熙一听两人的提议,便同意了。
康熙:“主要是让他们多了解下海外的情况,我们好有个心理准备。特别是高卢那边,他们的国王曾经送给朕一些书籍。”
“朕从中看到了他们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等等文化的强盛,你们出发时,朕给你们备些礼物,你们替朕送给他。”
二十多年前,高卢慕名大清的强大,特意派人出使了大清,并送了很多书籍及发明给康熙。
康熙后面花了多年时间来钻研,对书籍上的事情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阵阵威胁。
若是没有这几年的崛起,他对洋人的态度不会如现在这般放松。
胤禟:“儿臣会安排在近两个月内出船,皇阿玛可提前准备礼物。”
高卢国王已经七十多岁了,要是不加紧点,恐怕要赶不上。
康熙想了下,道:“既是商院的事,便是朝廷之事,老十到各水师去挑选合适的人出行。”
胤?:“是,儿臣遵旨。”
准噶尔一直想自立为王,不能动大清这边,他便想着往边界发展,乌斯藏成了他的目标。
一个不留神,他便带兵攻打了乌斯藏。
没有防备的乌斯藏在准噶尔的攻击下节节败退。
康熙收到消息,气得面色当场沉了下来。
大清拿下十州后,已经很久没人敢掀大清的桌子了,准噶尔还敢生事,是半点没将大清放在眼里。
康熙第二天便在朝堂上说起此事。
康熙:“准噶尔又起叛乱,有哪位爱卿愿意带兵去平叛?”
皇子及朝臣们的眼睛都红了。
当然不是被准噶尔叛乱气到的,他们是兴奋。
这可是名正言顺上战场的机会,谁都别想跟他们抢。
皇子朝臣们一个个往外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