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证明他将是她家孩子最忠心的臣子。
宋六惊喜的看向小团子,觉得这孩子真是聪明,竟然想出这么一招,那简直是太好了,不仅解决了眼下的燃眉之急,还能平定了边城。
小团子来到母亲身边,看向宋六身边的念儿和安儿,说道:“自打咱们没去国子监读书后,弟弟们的学业也给耽搁了。”
“姨母若是能放心将弟弟们交给我,我定会带着他们跟我和小圆子同吃同住,加入军营操练,将来也必将是燕国的栋梁。”/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至少稳住了宋六,哭着入的府,笑着出门的。
到了门口两姐妹要分开时,宋六才想起来,她连忙从怀里拿出弟弟从百经观送来的家书。
“驿站送来家书,弟弟给咱们一人写了一封,我那信里头提到了母亲的近况,她身体不好,弟弟一直在照顾着,他还夜观星象,猜测着九丫可能不在京城,所以才将家信送到了我这儿。”
宋九接过家书,也没有急着拆,先送宋六出了府门。
待宋九回到书房拆信一看,信中弟弟写的却是哲哥儿的近况。
母亲汤氏这一年生了病,多是躺在病床之上,身边有神医牧心治病,却仍旧没能好转,眼下一日熬一日。
哲哥儿是汤氏带大的,小小年纪一直围在那病床前,懂事的像个大人,时常给汤氏端茶倒水喂汤药,有时还背地里哭了几回。
宋来喜还在信里头写了哲哥儿这一年的变化,清瘦了很多,会帮着家里干家务活,长高了不少,天天跟着护卫练武,基本待在观里不出去。
以前宋来喜还会问哲哥儿要不要跟着一起下山,哲哥儿都会期待着每月一次下山游玩,现在他不去了。
这孩子除了是个武痴外,就是跟着牧心采草药,他对药理知识学得极快,反而百经观里的书阁,他从来不进去,也不想学占卜之术。
宋来喜更是在家书中写道:“哲哥儿这孩子曾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言,自打那以后,我便不再带他入道观的书阁了。”
宋九看着看着眼眶就湿了,直到一件衣裳披在她肩头,她才反应过来,她家夫君不知几时入的书房,这会儿他也看向她手中的家书,他也想念着孩子呢。
宋九将家书递给任荣长,自己抹了一把眼泪,拉紧了身上的衣裳,说道:“等祭祖大典过后,咱们借着出门寻宝之机去一趟百经观吧,不知孩子还记得我这个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