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贵,养出了一位贤王,贤王又生下了太子,任婆子三品诰命淑人的身份更是尊贵了。
皇上封了贤王赐下了内城的府邸,隔着晋王府略有些远些,在承德街,内城最繁华的街头,连接内外两城。
做为贤王不能再住在城西了,于是宋九向家里人建议,一同搬入内城王府住,就因为贤王府在承德街上,离着内城权贵府都远些,如此王府的占地面积广,想必皇上赐下此处府邸就知道他们是要一家人都搬入内城住的。
这一次任婆子没有拒绝,任家两儿媳妇倒是挺愿意住内城去,总感觉隔着孩子们都近了些。
宋九夫妻二人先是去看了府邸,随后派陶总管找人修缮整理,府邸很大,就是有些荒凉,想必已经有太久没有人住了。
葛氏听着要搬内城去,心情极好,对赵嬷嬷说道:“大女儿一家都靠这三房了,我还能在临老了跟着住内城去,想当年老爷千方百计的想来京城,到头来他没来,我倒是晚年的时候达成了所愿。”
葛氏说到这儿,心情又有些复杂了,想起死去的丈夫,虽然曾经和离了,然而想起年纪时夫妻二人的期盼和想方设法的想来京城的种种做法。
左右了大女儿的婚事,又成全了二女儿的婚事,年轻时做了不少错事,却始终未能如愿,而今什么也没有做,却达成所愿,所以说人呢,这一切都是命数。
“命里没有就不要强求了,害苦了两个女儿,也害苦了自己,又是何必呢?”
葛氏说着说着眼眶里又有了泪,“大女儿是有福气呢,晚年还能靠儿孙,我不过是托了大女儿的福,他们不记恨我已经是万幸。”
赵嬷嬷连忙安慰,明明是喜事,咋说着说着还哭了,大喜的日子就要开心的笑。
“主子,莫想过往的事了,人要往前看,咱们很快就要搬内城住去了,以后主子住着也舒心呢。”
葛氏自然是欢喜的,只是人老了很多的感慨,到底还是亏欠了大女儿一家的,而今自己却占着大女儿的孝顺,也跟着享了福。
东院里,任婆子从主院回来就没有看到丈夫,于是也来了母亲这儿,正走到门口就听到了这一番话,她脚步停了下来。
任婆子就这么沉默着站在门口许久,一直没有进去,最后转身离去,如同没来过一样。
年轻时的事不是不记得,任婆子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心里一直有口气不曾咽下,可是到了平江府看到娘家的情况,她又不能不管,人心是肉长的,但是也不代表着她已经原谅了爹娘当年的所作所为。
就在任家人成为新贵处处受京城权贵们的邀请之时,此刻的长公主府里却是冷清,本打算在中秋宴上向皇上提个请求,给泰安郡主求块封地的长公主,最后没有提出口。
此时长公主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目光时不时看向桌案上的一本账册,喃喃自语道:“这个应该能给孩子换一块封地了吧,泰安斗不过他们的,留在京城何用,不如远离京城,活得痛快些。”
长公主叹了口气,想起中秋宴上皇上偏爱任家人的样子,长公主只得收起了桌上的账本。
正好此时书房外,泰安郡主将宫里送来的进贡果脯挑了一些来孝敬母亲。
母女二人坐在书房,长公主看着桌上放着的庵罗果,脸色略有些白。
“娘,你当真不尝尝庵罗果么,味道极好,我记得你往年都爱吃这些呢。”
荣雪拿起庵罗果送到了母亲面前。
如今的荣雪的确胆大了,胆大到她敢当面试探母亲了。
长公主看着眼前的庵罗果,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将吃食推了回来,“人是会变的,泰安爱吃,多吃些。”
荣雪垂下头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