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返乡就能有吃食,又何必当流民?
因此在听得刘备说要筹措粮食的时候,孔融是震惊的。
“玄德,你可知安置这些流民,要多少粮食?”
“不仅要让他们挨过今年的冬天,还得助他们来年耕种,然后一直到明年的秋天,才可能让流民们自给自足。”
“即便老夫能筹措一些粮食,又怎么可能让这十余万流民吃上一年?”
“以老夫本意,发放流民几日口粮,让其各自返乡觅食,亦或者去别郡投奔亲戚。”
如常理说,孔融的处理办法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给十余万流民提供一年的粮食,没有哪个郡国的太守国相敢拍着胸脯保证。
能给流民发放几日口粮,让其能返乡或者投奔亲戚,已经是孔融的“仁德”了!
然而,这并非刘备想要的结果。
刘备轻轻摇头,敛容凝声:“文举公,我自高唐县入北海国,沿途流民遍野,饿殍遍地。家中尚有余粮的,对流民畏之如虎,流民们又哪有亲戚可以投奔?”
“发放几日口粮,固然能彰显仁德,但也只是让他们晚几天饿死,改变不了大势的。”
“待口粮耗尽,要么饿死,要么易子而食,如此惨状,文举公真的忍心吗?”
孔融沉默。
刘备说的,孔融又何尝不知?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