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筹划一些。
杨淑芬既不想让王建国下乡,也不太愿意让他参军。
觉得孩子还小,不成熟,现在下乡名额多,但就近的不好安排,要是被安排到远的地方,杨淑芬哪里能放心。
参军的话,按照王铁成的意思也是,把他放到别的部队去,让他好好历练,放在眼皮子下哪能历练出什么。
该说不说,每个军属心里都知道,当兵不容易,常年都在外,好几年回不来一趟的情况很常见。
杨淑芬私心里是不肯的。
“我是想着,能不能给他找份工作,先过渡一下,以后的事等以后再说。”
“但老铁牛又说,现在外面多少人为了一份工作争得头破血流,好工作不容易安排。”
总之就是愁啊,愁的吃不下睡不好。
其实如果王铁成心软徇私的话,以他的人脉,给王建国在本地安排个工作易如反掌。
但他比杨淑芬多了几分望子成龙的心思。
更多的还是不愿意走后门,想尽量公平公正。
杨淑芬也能理解,所以这才觉得哪条路都走不通了。
“还有半年时间,先慢慢找,能找到工作的话最好,找不到就听组织安排,看孩子意愿。”
马上就75年了,即便是下乡,也待不了两年,等到了77年政策有所松动恢复高考,很多知青都会通过报考的方式离开农村,而且从76年开始便已经有大批人开始办病退程序回城了。
当然这些季如梦是没法直接跟杨淑芬说的,只能先安慰她一下。
杨淑芬不知道历史走向,所以愈发忧心忡忡。
两人喝着茶,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
自从认识到现在,季如梦还真很少见到杨淑芬这样蔫巴巴精神不振的样子。
奈何家事她一个外人也没办法插嘴太多。
她们正聊着天,就听见宋春秀打招呼的声音。
“宋婶子,带孙子呢?那个啥,我昨天去买了点枣子,给你们拿点尝尝。”
宋春秀跟曾大姐不是很熟悉,但对方那么热情,且来者是客,只好让她进屋里坐。
曾大姐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