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更让百姓们感激的是,李景隆还调拨了一批粮草和银钱,分发给家境贫寒的人家。
那些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流民,也被妥善安置,在北平城内落了户、安了家。
一时间,李景隆的贤名在北平城内的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
茶馆里、市集上,百姓们说起他时,无不称赞有加,民心振奋。
渐渐地,北平上下似乎都忘了曾经的燕王朱棣,甚至有人私下里将李景隆视作北平城的“新主人”。
当手下将这一消息禀报给李景隆时,他却瞬间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这消息若是传回京都,定会惹来朝中大臣的猜忌,甚至可能再次触怒天子,招来杀身之祸。
于是他当即下令,明日一早直接启程,派盛庸押着一众钦犯先回京都复命。
而他要去亲自会一会朱棣,为这场内乱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不过,在离开北平之前,还有一件事,他必须亲自处理。
...
当日午后,燕王府内院。
李景隆坐在椅子上,目光冷冷地落在跪在石阶下的朱高煦身上。
他所坐的位置,正是两日前劝降徐妙云时的地方。
只是时过境迁,如今的朱高煦已没了往日的嚣张,成了等待回京受审的阶下囚,头埋得低低的,不敢与他对视。
庭院内静得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片刻后,李景隆终于开口。
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令人不寒而栗的威严:“被你抓来的那些清倌人,现在都在何处?”
朱高煦荒淫无度,此前将不少无辜女子掳来北平寻欢作乐,此事若不查清,难平民愤。
朱高煦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了,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缩着脖子低着头,半天没敢说一个字。
“我的忍耐有限。”李景隆眯了眯双眼,眼底的杀意再也藏不住,“只给你一次开口的机会,别再试探我的底线。”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刺朱高煦的心底。
朱高煦浑身一颤,知道自己再也瞒不下去,颤抖着嘴唇低声道:“在...在城西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