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倏忽,围困北平已至第三日。
这三日来,攻守双方始终维持着一种诡异的平静。
李景隆并未下令强攻,只是每日命士兵在阵前高声叫骂,又用投石机将一封封劝降书抛入城中。
他深知,北平城防坚固,硬攻必然伤亡惨重,此举意在制造恐慌氛围,瓦解城内守军的军心。
更深层的盘算,是逼迫燕王妃徐氏与世子朱高炽主动派人出城,向燕王朱棣求援。
毕竟,这对母子极有可能知晓朱棣的下落。
为了给城内制造“可乘之机”,李景隆甚至特意下令,让镇守北平九门的将士放松戒备。
可连续三日过去,北平九门始终紧闭,未有一人出城。
而关于朱棣的踪迹,依旧毫无头绪。
虽已过了年节,初春的气息悄然临近,北境的寒意却丝毫未减。
寒风卷着沉雪,日夜侵袭着城外的营帐。
这般僵持下去,对明军绝非良策——粮草消耗日增,士气也容易在酷寒中逐渐消磨。
...
清晨时分,朝阳勉强穿透云层,洒下几缕微弱的暖意,可昨夜残留的寒气仍未散去。
寒风透过营帐的缝隙钻进来,让帐内众人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打起冷颤。
李景隆一大早就将众将召集到自己的中军帐中,意在群策群力,寻一条破局之路。
大帐之内,气氛却异常凝重。
将领们纷纷低着头,眉头紧锁,没人能想出稳妥的办法。
炭盆里的木炭烧得噼啪作响,火星偶尔溅起,却成了帐中唯一的动静,更衬得场面沉闷。
李景隆端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
他眉头微蹙,目光扫过帐内垂头丧气的众人,心中涌起一阵无奈。
若再想不出对策,恐怕只能选择强攻——可这是他最不愿走的下下策,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一旦强攻,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就在这时,帐帘被猛地掀开,一阵寒风裹挟着雪花涌了进来。
福生快步走入,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少主,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