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景隆在大明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他特意将家乡过年的吃食做法教给了后厨,只为添几分年味。
桌上的红肉色泽油亮,素鸡口感筋道,酱肘子肥而不腻,炸鱼段外酥里嫩,还有糕圈、油炸豆糕、羊肉蘸素糕等北方特色吃食,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
李家人也是第一次吃这样的年宴,尝过之后纷纷赞不绝口,围着李景隆追问这些菜肴的来历。
李景隆没法解释这些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味道,只能东拉西扯,胡乱编了些说法,才算蒙混过关。
就连酒也是特制的——那是李景隆教枫伯酿的黄酒,是他家乡过年时必喝的酒,入口醇厚,带着淡淡的米香。
李景隆示意众人端起酒杯,欢声笑语中,暂时将朝堂的纷争与北境的阴霾,都抛到了脑后。
虽是初次到访李家,徐辉祖兄妹却未显半分拘谨,很快便融入了席间的热闹氛围。
尤其是李景隆的女儿嫣儿,性子天真烂漫,席间不时冒出些童趣话语,屡屡逗得徐辉祖兄妹合不拢嘴,满室欢声笑语不断。
“吃饺子咯!”酒过三巡,枫伯的吆喝声打破了酒酣耳热的惬意,他领着几名下人,各端一只红漆托盘走了进来。
托盘上,一盘盘饱满的手工大馅饺子冒着热气,白胖的模样透着十足的年味。
众人纷纷停下话头,互相道着“新年顺遂”“万事平安”的贺词,再次拿起筷子,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李景隆夹起一只饺子,咬开一角,鲜美的汤汁在口中散开。
他也是今早才知晓,原来在明朝,民间就已盛行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这一幕忽然让他想起记忆里那些老套桥段——一群人围坐桌前,看着台上演员演绎吃饺子的场景,平凡却满是烟火气息。
午宴终了,李景隆亲自送徐辉祖兄妹出门。
徐辉祖真诚相邀,请李景隆到府中做客。
李景隆却笑着摆了摆手,委婉拒绝:“徐兄的心意我领了,但眼下我不便去府上叨扰。”
徐辉祖可以来李家,但他却不能去徐家。
他心里清楚,如今的自己在京都就如一尊“瘟神”,朱允炆和太后的眼线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