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看不见血的刀(1 / 5)

“我刚收到消息,朱棣正率军赶往大宁。”李景隆目光凝重地看向朱权,语气沉了几分,“故而连夜追来,唯恐大宁有失,特来提醒王爷早做防备。”

朱权闻言脸色骤变,抬眼时满是惊愕:“曹公的意思是,他要对大宁图谋不轨?”

“难说啊。”李景隆端起茶杯轻轻摩挲,唇边噙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朝廷四十万大军如今气势如虹,既夺回紫荆关,又断了燕逆粮草。”

“如今的朱棣已是穷途末路,以他的野心,难保不会把主意打到大宁头上,不得不防。”

朱权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叩着案几,眉宇间忧色渐浓。

“不知王爷如何看待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靖难?”李景隆话锋一转,语气看似随意,目光却紧紧锁着对方。

朱权一怔,抬眼迎上他的视线,语气斩钉截铁:“不过是蒙蔽天下人的借口罢了!曹公既说他野心勃勃,此番起兵,分明是为一己私欲——他想谋权篡位!”

李景隆眼中精光一闪,追问:“那若是他来游说王爷共谋大事呢?”

这话如惊雷落地,朱权脸色骤变,眼神凛然:“本王虽在诸王中无甚建树,却也绝不会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曹公放心,他若敢来拉拢,本王必然严词拒绝!”

看着朱权义正词严的模样,李景隆笑而不语。

若非熟知大明史,他恐怕真要被这副决绝姿态骗了。

历史上的朱权,与古往今来的藩王一样藏着野心,不过是后来被朱棣算计,才没了施展抱负的机会,终其一生只得寄情道学、茶道与音律。

“如此,在下便放心了。”李景隆话锋又转,“依我推测,朱棣见了王爷,定会哭诉自己的难处,动之以情。”

“或许还会请你代笔写奏章向朝廷请罪,殿下千万别信,更要当心大宁的守将与朵颜三卫统领——难保其中已有受他挑拨、怀了二心之人。”

听着李景隆条理分明的分析,朱权眉头锁得更紧。‘

不知为何,李景隆的话竟像亲身经历过一般,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他心底莫名发沉。

“话已带到。”李景隆仰头饮尽杯中酒,缓缓起身,“时辰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