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庸、蓝玉、李善长等重臣的下场,更是时刻警示着他们。
可如今朱棣起兵,徐家无论是否清白,都早已被卷入漩涡。
加上徐增寿又出了这档子事,新帝根基未稳又轻信文官,太后还在背后干政,朝廷已是风雨飘摇。
或许,徐家也该做出应变了,而如今的李景隆,也许就是个完美的依附对象。
想到这里,徐辉祖深吸一口气,似已暗下决定。
...
次日天刚亮,李景隆正用着早膳。
平安恭敬地立在一旁,他已奉命连夜彻查真定城四门守军,揪出些形迹可疑之人,尽数调离原职,暗中监视了起来。
一夜折腾下来,军中那些不该有的流言蜚语终于渐渐平息。
李景隆赏罚分明的做派,早已让南军上下又惧又敬。
“坐吧。”李景隆抬眼瞥了平安一眼,笑着抬手示意。
平安却摇了摇头,神色凝重:“景帅,粮草的事,仍是军中将领心头的重石。虽说大家嘴上不说,底下将士们却已因此惶惶不安。现存的粮草,恐怕撑不了几日了。”
李景隆眉头微蹙,没再说话,依旧静静吃着饭。
其实这几日他也在苦思对策,却始终没有头绪。
正这时,脚步声由远及近,耿炳文带着几名将领登门而来,其中还有徐辉祖、盛庸和铁铉。
“见过景帅。”众人进门后纷纷行礼,脸上勉强挤出笑意。
厅内气氛紧绷,让他们原本备好的说辞都卡在了喉咙里,不知如何开口。
“你们也是为粮草之事来的吧?”过了好一会儿,李景隆抬眼看向站得局促不安的众人,撇了撇嘴,似笑非笑地问道。
“确是如此。”耿炳文看了看身旁众人,终究是自己先开了口,“老夫已盘点过,剩余的粮草,怕是撑不过三日了...这还是严加管控的结果,再想不出办法,怕是要出大乱子!”
三日?!
听闻这话,李景隆眉头猛地拧紧,手中的筷子不由得一顿,神情愈发凝重。
“景帅!京都八百里加急送来密函!”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