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哥舒哭师(7 / 9)

诸侯不服,又遣使赍表至成都,通报其父唐玄宗,并表示愿遥奉玄宗为太上皇。

玄宗为保社稷,至此无可奈何,遂退位为太上皇,命吏部尚书房琯与左相韦见素、门下侍郎崔涣前往灵武,正式册封唐肃宗为皇帝。

房琯字次律,河南偃师人,正谏大夫房融之子,自幼好学,风仪沉稳。

至德元年八月,太上皇使者在途,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已赶到灵武,前来勤王护驾,面见新帝,并请领取旨意。

唐肃宗见父皇昔日所拔大将肯向自己效忠,不由大为欣慰,遂当即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

授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任河东节度使,并特加为北都太原留守。

此后郭子仪转战河北及关中,提调诸路王师,李光弼则奉命由灵武率军五千赶赴太原,继续征讨叛军。

唐肃宗检阅大军,兵南征,前锋兵至彭原。

十月,房琯等终至灵武军,在顺化郡拜见李亨,陈述太上皇玄宗让位之意,并纵论当前形势,言辞慷慨。

唐肃宗因为房琯素有盛名,对其倾心相待。

房琯也自负才华过人,以天下兴复为己任,主动对行在政务进行决断,俨然以当朝宰相自居。

房琯见获肃宗信任,急于表现自己才华,于是上表皇帝,请求亲自率军,收复两京。

唐肃宗大壮其志,便任命房琯为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一同征讨叛军,并同意其可承旨便宜行事,自己选择幕僚。

房琯欣然上任,遂选拔邓景山、李揖、宋若思、贾至、魏少游、刘秩等人,皆是一般善于空谈之辈,以为幕僚。

唐肃宗见其所用幕僚皆不知兵事,有些不甚放心,乃命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其副手。

房琯奉旨,遂祭旗出兵,分为三军:杨希文率南军,从宜寿进军;刘悊率中军,从武功进军;李光进率北军,从奉天进军。

却将军务全部委托给李揖、刘秩,并道:叛军骑兵虽强,怎敌我谋士大能哉!

因命中军、北军为前锋,于十月二十日抵达便桥。

安禄山潼关大胜哥舒翰,占领洛阳、长安两京,复派史思明、尹子奇等一班猛将急攻河北,各郡又相继沦陷。

只有平原、博平、清河三郡,因防守坚固,一时未下。

唐朝兵将人心惶惶,不能振奋。

至德元年,冬十月。

河北招讨使颜真卿见贼兵势大难敌,便与众人商议,只得放弃平原郡,向西渡过黄河,经崎岖小路来至凤翔,拜见肃宗皇帝。

李亨不怪颜真卿丢失河北,反赞其忠义参天,命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

此时朝廷正处于混乱状态,但颜真卿自就任以来,仍似太平时节依律治事,毫不苟且懈怠。

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渎职无为,皆被弹劾降职,一时朝中肃然,略有生气。

十月二十一日,房琯率军东征,中、北两路前锋军至咸阳,在陈涛斜遇到叛军。

只因敌情不明,主帅房琯命扎营寨先行防守,以等待时机决战。

监军中使邢延恩求战心切,一再催促,房琯无奈,只得命令出战。

那房琯学富五车,又多读兵书战法,便翻看史记左传经典,从中寻出春秋时车战之法,略加改动,便为自己独创奇策。

遂依书中所载,命以牛车两千乘为阵,正面进攻敌军主力;却命马步军于两翼护卫,作大鹏展翅之状。

叛军一见大惊,不懂此是何等阵法,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顾顺着风势,扬尘纵火。

老牛怕火乃是天性,于是也二话不讲,回头就跑,冲向自家阵中。

结果唐军大败,战场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