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百战后,一旦凯旋归。
天宝六年,哥舒翰大胜吐蕃而回。
朝廷战后叙功,诏命提拔其为右武卫将军,充当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
此前吐蕃每当麦熟,就到积石军收割庄稼,唐军无人敢御。
哥舒翰就任,派王难得、杨景晖等人暗中引兵到积石军设伏,将吐蕃五千骑兵杀尽,匹马不还。
哥舒翰擅使长枪,每次临阵皆都一马当先。
追上吐蕃军后,又每自身后用枪搭在敌人肩上喝斥,待吐蕃军惊恐回头,便用长枪刺中其喉,挑落马下。
哥舒翰有家奴名叫左车,年仅十五六岁,颇有膂力。
每当主人挑敌落马,左车必定随侍在旁,便下马将敌将斩,然后飞跃上马,如演杂技。
主仆配合默契,如影随形,遂成常事。
彼时唐玄宗极重边功,有次诏命王忠嗣挂帅,攻打吐蕃石堡城。
王忠嗣审时度势,于是奏道:石堡城地形险固,吐蕃举国而守。
若攻下此城,定死数万士兵,得不偿失。
不如休兵秣马,以待时变。
唐玄宗不悦,遂派将军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令王忠嗣出兵配合。
石堡城果然未能攻克,董延光将责任尽数推到王忠嗣身上。
宰相李林甫趁机落井下石,让王忠嗣旧属出,诬陷故主阴谋拥立忠王为太子。
唐玄宗大怒,将王忠嗣召回朝中严加审讯,又征哥舒翰入朝。
临行之时,帐下幕僚中有人谏劝哥舒翰,宜多拿金帛进京,以营救王忠嗣将军。
哥舒翰道:若朝廷正道尚存,王公定不会冤死。
如其正道将丧,贿赂又有何用。
于是轻装入朝,参见天子。
玄宗与哥舒翰谈得投机,命哥舒翰取代王忠嗣职位,任鸿胪卿、陇右节度使。
哥舒翰谢恩已毕,便于天子高兴时进奏,极言王忠嗣无罪。
唐玄宗不听,哥舒翰叩头跟随进言,言辞慷慨、声泪俱下。
玄宗感于哥舒翰赤诚,亦明王忠嗣之冤,终于高抬贵手,仅将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
经过此事,朝廷上下对哥舒翰交口称赞,谓其侠义勇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