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之子,均已三岁,一名刘瑾,一名刘琰。
曹节对刘康夫妇道:曹家世为汉臣,我父魏王更是殚精竭虑扫荡下,保你祖父做了二十余年安稳皇帝。
恨我兄曹丕夺了刘家江山,道循环,免不得最终还于刘氏。
今之朝廷之中,能复你家汉室者,必是司马懿父子。
其与你伯祖史侯密定复汉之策,我已知之。
刘康:祖母既如此,孙儿当如何答之?
曹节:此二子是为孪生,除你夫妻,无人能够分辨。
可留刘瑾以承家业,将来不论承山阳公之爵,还是沦为庶民,只要能安度此生,延我刘氏之嗣即可。
唯有刘琰,某使人相过,具龙凤之姿,帝王之表。
康儿,你便依伯祖孔明遗言,带琰儿前去家庙,送予司马懿,便急回府。
其余之事,司马仲达尽知,不必多言,更不可使他人知道。
慎之,慎之。
刘康领命,便令侍者抱了刘琰,前去家庙。
山阳夫人依依难舍,哭向内庭去了。
刘康即到家庙,依祖母之嘱,也不多言,只将刘琰生辰八字写下,赠予司马懿而已。
司马懿拜领,谓次子司马昭道:你兄无子,朝中尽知;汝妻前年生子,未及上报朝廷。
回去之后,可将刘琰作为长子,名为司马炎,报于朝廷内务官册可也。
司马昭跪领父亲重训,并当刘康之面立誓,绝不辜负史侯孔明重停
司马懿拜辞山阳公,父子三人回转洛阳。
刘康洒了几行伤心之泪,于是自回山阳公府,向祖母曹节回报大事已毕。
曹节叹道:你伯祖孔明尝言,谋事在人,成事在。
社稷传承,真有定数乎?
画外音:山阳公夫妇私下提及曹丕无情,因而常常想起曹操。
曹节亦常提醒夫君刘协,应思岳父曹操好处,勿念其恶。
刘协深以为然,念及自己曾要除掉曹操,但曹操至死不行篡逆之事,且以三女嫁之,为防其子曹丕诛杀自己,实为用心良苦。
为臣者能至如此,亦实为百年难得一见。
曹节为纪念父亲,便令子女称外公为“魏公”
,或“魏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