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集 复壁屯歌(1 / 16)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6831 字 16小时前

延熹七年夏,李膺获释出狱,于当年冬复拜司隶校尉。

时有黄门张让之弟张朔,贪残无道违法,素闻李膺威严,逃还京师,藏于兄家。

李膺得知,率人闯入张让住宅,从夹壁中将张朔搜出押回,审问后立即处以死刑。

张让向桓帝诉冤,桓帝责问李膺为何随便杀人,李膺义正辞严,桓帝无法加罪。

自此事之后,诸黄门、常侍见到李膺,皆都鞠躬屏气,不敢稍有得罪。

以至放假期间,也不敢随便出宫。

桓帝怪问其故,众宦官皆:畏李校尉耳。

当时朝政混乱,法纪荡然,唯李膺严明执法,一时名声大举。

冬十月,桓帝南巡祭拜祖陵,诏命杨秉随从。

南阳太守张彪自以为于桓帝曾有旧恩,便以子车驾将到为由,借机增收租调,多半纳入私囊。

杨秉听此事,便下文书责备荆州刺史,命将此中详情另行上报公府。

桓帝抵达南阳,身边宦官亲信大都营私谋利,举荐亲故。

桓帝不断下诏,任命多人为郎。

杨秉上疏谏道:臣闻先王建国,顺制官。

太微积星,名为郎位,入奉宿卫,出牧百姓。

皋陶诫虞,在于官人。

顷者道路拜除,恩加竖隶,爵以货成,化由此败,所以俗夫巷议,白驹远逝,穆穆清朝,远近莫观。

宜割不忍之恩,以断求欲之路。

宜割不忍之恩,以断求欲之路。

于是诏除乃止,不再随意任命。

杨秉又上书弹劾侯览、具瑗等人,请求将其免除官职。

奏章呈上,尚书召杨秉属吏责问:朝廷官职,各有其责。

三公理其政务,御史察其官吏。

而今三公其职责,动辄弹劾宫内宦官,有何根据?

杨秉属吏答道:《春秋》大义,赵鞅以晋阳之甲,逐君侧之恶。

传曰: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邓通懈慢,申屠嘉召通诘责,文帝从而请之。

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

尚书无法反驳,只得转奏子。

桓帝迫不得已,终将侯览免职,同时削减具瑗封邑。

字幕:延熹八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