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又常山王张耳,自关中还师,回到封国。
便派使者,前往结好陈余,贺其被封三县。
未料陈余反而大怒,对部众道:张耳与我,其功相等。
今张耳封王,余独封侯,只领三县之地,此是项羽处事不平,且辱我太甚!
部将张同上前进言:闻此番戏下分封,虽奉楚王名义,皆是项王任意为之。
主公尚封三县,齐相田荣更无封地,因此怀怨。
主公何不与其联手,共抗西楚霸王?
除余点头称是,遂暗派张同、夏为使,至临淄游齐王田荣。
田荣:二卿乃为陈侯幕僚,今日来此,是何用意?
张同:奉陈侯之命,愿请明公一臂之助,共击常山王张耳。
田荣:我与张耳无怨无仇,击之为何?
张同:无他,同仇敌忾故耳。
田荣:我与陈余,有何同仇敌忾之志?
夏:贤王休慌,且听臣言。
项羽为下之宰,持心存私不平。
今其戏亭分封,尽王诸国战将于善地,而徙其故王于偏鄙之所。
赵王歇北居代郡,而张耳却封常山,陈侯以为不可。
今闻大王起兵击楚,是我等劝陈侯,若不听从齐王号令驱使,是为不义。
但惟愿大王先资兵往击常山,复赵王歇之位,则请举赵国全军之力,以为齐国北部扞蔽!
齐王田荣许之,遂遣兵马三万,听从陈余调遣。
当此之时,有一桩突事件,使项羽名望受损,在诸侯王中威信急转直下。
项羽虽然分封诸侯,但却时时心怀不平,不愿有太多诸侯与自己并肩称王。
及至东还彭城,因见张良未曾东归,但以为其已跟随刘邦,前往汉中;而韩王成又无战功,便又改变主意,不遣韩王回归故国,而是强迫其怀自己俱至彭城,并立即废其王位,贬为穰侯。
其后不久,又随意寻个不关痛痒罪名,命人将韩成擒而杀之。
只因此事,由是诸侯大都不服霸王,开始敬而远之。
手下诸将,亦现叛逃之举。
便在项王回至彭城不久,有人来报:执戟郎韩信,在离开咸阳时请假,至今不归。
项羽愣片刻,乃问:韩信是何人耶?
举报者奏道:便是在鸿门宴时,被樊哙以盾牌撞倒之执戟郎也。
项羽哈哈大笑:如此事,也值得一报?你去,再换一个执戟郎可也。
这次可要精心,选一个力士,休被人家轻轻一推,便是一溜跟斗,坏我脸面。
举报者也即失笑,诺诺而去。
镜头闪回,便韩信由来。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人氏,自幼家贫,并无固定职业。
只因出身低贱,不得为乡里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更因父亲早亡,便常从邻里乡人寄食,乡里之人多厌恶之。
便在韩信十几岁时,母亲又死。
本来家贫,无钱治丧,韩信偏欲寻找高阜宽敞之地,声言要让母坟四周,可以安顿万家居民。
人皆笑之,毕竟助其择地,草草葬了。
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志向非凡,由是着意结纳,多方接济。
韩信多次前往亭长家去吃闲饭,接连数月,便遭亭长妻子嫌恶。
由是每日提前趁早开饭,待韩信去时,已经饭罢,将碗筷收拾干净。
韩信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回。
因为无处就食,韩信离开亭长家中,便即来到城外,效仿姜太公之状,在溪边钓鱼,欲以鱼换粮裹腹。
却又时乖运蹇,连续数日,并无一条鱼儿上钩。
城郊时有几位老妪,常在河边漂洗丝棉。
其中一妪心善,因见韩信饥饿,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