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秘籍》,更得纵横之法,佐国之术。
至簇步,张良终具帝师之能,光大鬼谷门一派,就此统领江湖。
画外音:自此而后,历代鬼谷门掌门祖师,皆凭此《鬼谷子秘籍》,或佐创世之君得成霸业,或扶倾危于乱世,或避于山林以成仙道,各建奇功,名垂青史。
张良其后相助刘邦创立汉朝,因未得其人而传,便将此《黄石公六略》带进坟墓,又亲改其名为《素书》。
黄石公平生收有四徒,张良得其策略,宋昊、杨艺源得其石雕之法,女徒许负得其相术。
镜头转换,按下张良潜心复仇,再秦始皇之事。
始皇帝东巡,途中遇险,多亏将军蒙毅反应灵敏,处置果断,终免于难,平安归于咸阳。
秦始皇亦因此故,非常尊宠蒙氏,提拔蒙毅为上卿,外出同乘,居内侍从,荣宠无二。
宦官赵高因有两次救驾之功,亦得始皇信赖。
又见其为人勤奋,精通法律,便提拔其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舆;还命其教自己少子胡亥,判案断狱。
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公子胡亥赏识信任,渐渐恃宠胡为。
忽有一次,赵高触犯秦律,被人告至廷尉,该当蒙毅处置。
蒙毅本来不喜赵高谄佞,且不敢违法循私,便要按律处其死刑。
赵高大惧,巧言令色蛊惑始皇,终得赦免,并复原职。
赵高深恨蒙毅,且嫉妒其兄蒙恬功高盖世,从此便与蒙氏兄弟暗中结怨,欲行图害。
镜头闪回,叙赵高来历。
因为史籍记载不详,赵高身世来历,向有争议。
据《史记》所载,赵高母亲触犯刑法,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而《史记·索隐·考证》及诸多野史轶闻记载,又赵高本是赵国王孙,为报国仇家恨,自残肢体得入秦宫,隐忍多年,以一己之力祸乱秦政。
因赵高乃是赵国王孙,习文练武不辍,故此力气巨大,且善书法,通晓狱法典章。
秦始皇极识人才,因见赵高才兼文武,且通治国理民之道,这才用为中车府令,并命其任皇子胡亥老师。
自此赵高凭其勤勉及过人才识,便得掌握秦帝国中枢二十余年。
秦灭六国之战,若论亡国之惨,抵抗之烈,向以楚、赵两国为最。
由是不论楚人项羽,还是赵人赵高,复国报仇信念深入血液骨髓,与秦国不可并存两立。
复观秦国灭赵,乃是用反间计离间赵国君臣,先让赵括替换廉颇,方有长平惨败;再用重金收买奸臣郭开,害死良将李牧,手段卑鄙至极。
因此赵高潜身秦国内廷,反杀秦国忠臣良将,正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从为故国报仇而言,其立场及复仇手段无可指摘。
闪回结束,更李斯。
秦灭六国之后,李斯被任为丞相,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丞相。
李斯既为丞相,屡上建议,皆被秦始皇纳而行之。
先缴销六国金铁之器,铸成十二铜人,以慑下;其次反对分封,厉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其三统一法律、度量衡,实现书同文,车同轨;其四焚烧民间收藏诗书等百家学术,禁止民办私学。
以上建议实施,影响中国政治格局两千多年,李斯可谓功业彪炳,古今一人。
赵高虽服其才,但更恨其相助秦王嬴政,以离间之计平灭赵国。
因必欲除之而后快,由是便借焚书坑儒,举国讥讽之机,暗地唆使公子扶苏,使其弹劾李斯。
公子扶苏,乃是秦始皇长子。
究其名字,出自《诗经》中郑国民间情歌: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