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赵高复仇(3 / 14)

p>

官军搜至坊间,因见张良长得娇弱,面如妇人,显是手无缚鸡之辈,由是皆都不问。

一个时辰左右,满城搜遍,得千余壮丁,皆都押在一处,便不再审,似在等人落。

又见数骑飞奔出城,显是报告去了。

张良隐身坊间廊下,仔细观察士兵军官脸色。

见其官兵大都面呈激愤,但却并不惊慌,便心中打一个突,暗道:坏矣,莫非我此举不成?

思犹未毕,早闻铜锣阵阵,六百黑衣仪仗队开进城来。

其后紧随三十五辆大车,衔尾接头,井然有序,队伍不乱。

又见衙门大开,一人身着县令服色踉跄奔出,连滚带爬,行至第三辆大车之前,伏地跪倒,三拜九叩,体如筛糠,张口结舌。

县令:阳武县令,参见皇帝陛下。

使陛下受惊……臣,臣之罪也!

张良听罢,面如土色,悔断肝肠。

又听车中有人话,声音宏亮:命你治理阳武,其责非轻。

境内不宁,竟出刺王杀驾之贼,是治理邦畿无能也。

着革去官职,去骊山修陵!

县令不料竟能免死,连连叩而退。

车中人又抻出一根手指,轻点衙前被擒众丁:刺客未必便在这些黔之郑赦之无由,杀之无辜,且甚可惜。

便都命去边北,送给蒙恬,助其修筑长城罢。

一语道罢,众臣皆诺。

张良见此,面如死灰,轻叹道:数年之功,废于一旦!

起身进入客栈,睡觉去了。

秦始皇受此博浪沙一击,虽因提前换乘,幸免于难,但亦十分恼怒。

于是下令全国各郡,到处缉捕刺客。

但因未知刺客怎生模样,便即无从查起,最终不了了之。

虽然未曾捕到刺客,但缉捕檄文到处,博浪沙刺秦之事,从此闻名遐迩。

数月之后,张良见其事已息,南下东行,欲到海滨寻仙求师,并打听沧浪子下落。

这一日来至下邳,偶尔闲步沂水圯桥。

因受此大挫,心中不免抑郁不乐,只雇头走路,若有所思。

未待上桥,忽遇一人自桥上行来,便与张良撞个满怀。

张良急抬头看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