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集 鱼藏刺僚(3 / 15)

鲁昭公大窘,情急之下却又与虎谋皮,派郈昭伯为使,往求孟孙氏出面调解。

孟孙氏二话不,当即擒执郈昭伯,与季孙氏、叔孙氏联合讨伐昭公。

鲁昭公至此叫不灵,呼祖不应,只得出逃齐国。

齐景公热情以待,并许诺道:请奉送两万五千户以为食邑,并待子之命。

鲁昭公闻而大喜过望,便欲应允。

公子家驹谏道:父亲身为鲁国之君,不思借兵复国,宁弃周公所遗基业,而甘为齐国臣下,此事可乎?

鲁昭公闻言大惭,由此愧不敢受。

家驹又道:齐侯无信,不如至晋,请求晋伯主持公道,助君复国。

鲁昭公以为齐近晋远,且对齐景公充满幻想,便不肯听公子此计。

鲁国内乱既平,叔孙氏劝季平子迎归昭公,孟孙、季氏俱都不从,于是只得作罢。

鲁昭公居齐时久,见齐侯并无助己还都复位之意,方信公子家驹之言,因而离齐奔晋,并请晋侯护送自己回国。

季平子闻而大惊,乃联络三桓,共同贿赂晋国六卿,使其谏止此事。

晋国六卿既受季氏贿赂,因而一齐劝阻晋顷公,休送鲁昭公归国复位,平白得罪三桓。

晋顷公非惧鲁国三桓,但实在不敢得罪本国六卿,只得作罢,乃将鲁昭公安置在乾侯。

鲁昭公在乾侯一住七年,直到患病去世,命丧异乡。

终年五十一岁,在位二十五年,流亡七载。

鲁三桓闻昭公薨逝,遂共立昭公之弟公子宋为君,是为鲁定公。

自此鲁国军政,皆都掌控于三桓之手,国君定公徒有虚名。

便在鲁国生内乱之时,孔子便率徒众去鲁,来到齐国求仕。

齐景公大喜,当面问政。

孔子答曰: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齐景公问:究何意也?

孔子:父以慈待子,子以孝事父,君以仁待臣,臣以忠事君。

齐景公: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孔子为政高论虽被齐景公大为赏识,但当时齐国大权皆在大夫田氏,且晏婴为相,亦对孔子治国思想不以为然,故劝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