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初心(2 / 4)

p>

可别小看这一部电影三百万,在中国电影还没崛起的这些年里,这三百万,已经足够让很多血本无归的电影回本了。

但是你要说现在电影厂制作的这些主旋律电影,或者任务类型的人物传记电影,连兄弟单位的电影频道都不愿意采购,你就知道什么质量了。

这些电影,大多数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也都有数。这就是为什么,一直到25年,各大电影厂,都还依然能活的很滋润的原因了。

除了每年的任务类型电影,各大电影厂,还会申请一些设备采购的资金。

这些拍摄设备,买回来以后,也会放在横店,租借给一些剧组拍摄。这其中的油水,反正懂的都懂。

所以这些电影厂,即使可能好多年都没一部赚钱的电影,大家也都依然活的很滋润。

而能混的出头的那些导演,也都一个个都脱离了这些体制内的电影厂。

“这些故事,总得有人去拍的。以前我们不冒头,华亿顶着民营制片公司第一的大帽子,即使未来中国电影烂透了,观众骂的也只会是他们。

但是现在,我们乘风就是业内真正的龙头。甚至是中影和上影,都要跟着我们走的龙头。

有些事,总得需要人做的。影视剧,本来能做的事,就有很多。

像一些书本上干瘪,枯燥无味的知识,故事,文章。被拿来影视化以后,会变得有趣,吸引人的。

小孩子读书可能读不进去,但是他们看完一部电影,就对故事有了印象,也就能知道于谦是谁,文天祥是谁。能知道,零丁洋里叹零丁是怎样的悲凉。

能看到,盛世大唐,该有多么繁华。庄周梦蝶,又是怎样的中国式哲学。

普通观众,也会因为一部电影,多了解一点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甚至,真正的拓宽人生的视野。

这些,本就应该是我们这些导演分内的职责所在。我们不去做,谁去?

难道等着好莱坞那些导演拍?《花木兰》当年被迪士尼拿去拍成动画,我们难道还不够丢人的?

我这部《功夫熊猫》,如果我没拍,而是被好莱坞拿去拍了。

功夫加熊猫的组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