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张延,但黑山贼与大汉朝廷实力差距悬殊,用“螳臂当车”形容都算抬举张燕了。
否则,张燕为何在击败张延后,屡次上疏朝廷请求招安
若在换作刘宏,他或许乐得用几个虚职印绶换来黑山贼的归顺。
但刘辩不同。
张燕想挟小胜之势逼迫朕妥协是吧
朕偏不吃这一套!
朕不仅不招安,还要增兵进剿!
张燕此举不仅激怒了远在雒阳的天子,就连黑山贼内部也犯了众怒。
坚决反叛者指责他忘了张牛角的血仇,想当朝廷的走狗。
而有心归降者见他这个大渠帅都屡次请降,更是心思浮动。
此前盘踞泰山的泰山贼臧霸、孙观等人,抓住时机归顺朝廷后是何等风光
大渠帅臧霸封了关内侯,其下一众渠帅也都得了爵位,如今皆在朝廷最精锐的中军效力!
不过,真正促成陶升这等张燕心腹都动摇的,还是雒阳的天子和贾诩的手段。
贾诩谏言天子,不当对黑山贼赶尽杀绝,认为这样非仁君所为,是用兵的“下策”。
天子既深恨张燕,问罪其一人即可。
刘辩本以为贾诩转了性子,谁知贾诩献上了更狠毒的“上策”。
颁下悬赏令,生擒张燕投降者,赏五十金,仅免除死罪。
而献上张燕首级者,赏五百金,封千户乡侯!
并且此前所有罪行,一概既往不咎!
这道悬赏,无异于明告天下,天子不要活着的张燕,天子只要他死!
自这道悬赏令颁布后,张燕几乎没睡过好觉,甚至都不敢饮酒了,唯恐醉后丢了脑袋,对麾下渠帅更是处处提防,信任荡然无存,各部矛盾重重。
不过张燕的脑袋只有一颗,山上的渠帅却众多。
贾诩又添一策,每带两万人下山归降,封百户关内侯,免罪。
带十万人下山,封五百户亭侯。
对于只有数百数千部众的小头目,贾诩也留了生路。
按归降人数赏赐小头目钱财,被裹挟的百姓各归原籍,发还耕田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