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截铁答道:“秣陵之地为楚武王所置,本名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臣访问故老,云昔暴秦始皇帝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泄其王气,改名秣陵。”
王立所言并非凭空捏造,诸多典籍史册对此均有记载。
为了镇压金陵天子气,始皇帝将其名更易为“秣陵”。
秣者,饲马之草也!
始皇帝先是通过贬低地名压制其气运,再令人凿断作为金陵龙脉的“龙颈”方山,引秦淮河水穿城而过,最后在金陵岗埋下金人、铜器,以金铜镇压天子气,但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
言罢,王立将他所说之言的依据写成的两卷竹简呈上,竹简上详细列举了他方才所言之事的典籍出处,王立表示天子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前往丹阳郡详加查证。
武将席位中,听得王立所言,游击将军孙坚不由微微一惊。
他是吴郡富春县人,吴郡就在丹阳郡隔壁,幼年时关于秣陵天子气的传说可没少听。
年岁渐长后,他本已将其视为乡野妄谈,不想今日竟在庄严朝堂之上,由太史丞亲口证实
不仅是他,殿上所有籍贯在扬州的文武官员,尤其是丹阳郡乃至秣陵县出身的官员,此刻无不心惊肉跳,额角渗出冷汗,唯恐天子因这虚无缥缈的“天子气”而迁怒于他们,大肆杀戮或是流放贬谪,最轻也是从此不受重用。
御座上,觉察到扬州籍官员不安的刘辩看着王立的奏本,眼眸微动,细细地阅览着这封奏疏中的内容。
天子气一事是有所了解,并授意王立开口提起这件事,却未曾料到这件事不仅并非凭空杜撰,甚至背后竟真有如此详实的典籍依据。
良久,刘辩将竹简交给高望,示意传给卢植等重臣阅览,他则是坐直了身子,面色肃然,声音低沉道:“朕知之矣,然则卿有何良策可破此天子气”
“臣有二法!”王立立刻答道。
“其一,断其风水龙脉!昔日始皇曾凿断‘龙颈’方山,然秣陵左右尚有二山拱卫,气运未绝,当凿之!”
“一名钟山,有龙盘之相;一名石山,有虎踞之概,此‘龙盘虎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