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在意这是天子第二次告诉他“好为之”,依旧认为这应该是天子希望他不要因为父丧而伤心过度,遂俯身行礼告退。
待杨彪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屏风后才缓缓走出一人,正是离京多时的贾诩。
刘辩没有回头,只是靠在软榻上,声音中略带着几分疲惫,低沉道:“文和,你说他听懂了吗”
贾诩轻轻摇头,他善于洞悉人心,自然是看得出杨彪并没有领会天子的第二次暗示,其实天子也看出了,只是抱着幻想明知故问罢了。
良久,贾诩也不想太过打击天子,只是低叹一声道:“臣也不知,且看绣衣使者探查的结果便可知晓。”
汉兴元年,六月二十日,故太尉、追封骠骑将军杨赐下葬。
送葬的仪仗队伍之盛大,令前来雒阳吊唁杨赐的百官和士人瞠目结舌。
天子诏左武卫将军典韦、右武卫将军许褚、中垒将军高顺、中坚将军黄忠、骁骑将军吕布以及游击将军孙坚,六人亲自驾驶战车,车下甲士随行,为倚仗前导送丧;又令令御史中丞张昭持节主丧,又遣侍御史及御史台令史十人陪同居中送丧。
送丧队伍前后皆奏响鼓吹,天子敕令太尉府属官及太尉的仪仗队送葬至墓地,在京官员除了少许身体不便之人,全部参与了下葬仪式。
将作大匠蔡邕将亲笔手书的《太尉杨赐碑》立于墓前,并代天子宣诏,追封杨赐为阌乡侯(wén),封邑一千户,谥曰文烈,由其子杨彪袭爵。
杨赐棺柩下葬后,御史中丞张昭作为主丧之人,私下里向杨彪传达了天子让他转告的话语。
“弘农杨氏,好为之!”
杨彪顿感不解,他看向张昭,希望张昭能透露一二消息,天子这已经是第三次告诉他“好为之”了,这究竟是有什么深意
但是张昭并不理会杨彪的挽留和请求,只是登上了自己的马车离去。
杨彪心中涌出了些许不好的预感,但还是咬着牙,拉着三公曹尚书黄琬等人一同登上了自己的马车。
他不甘心于只让弘农杨氏三世三公或是四世三公,他想要让弘农杨氏永远都站在大汉世家豪门的巅峰。
杨彪的心思,旁人并不知晓,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