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祖父而陪葬良多,臣家中也是雁门豪族,但因祖父病亡以至于家中一时之间竟无余钱与养马的牧民结算钱财,何况黔首乎”
刘辩微微颔首,就连张辽这种边郡豪族都差点承担不起厚葬开支,可想而知对于底层百姓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莫以为雁门张氏是边郡豪族就不如中原豪族,他们只是在政治上掌握的话语权有所不如,但在钱财上,经营马匹贸易的雁门张氏反而比许多中原豪族要阔绰。
沉思良久,刘辩让高望取来他一直留中不发的那一堆奏疏,取出其中一本奏疏。
那是前几日在太常卿郑玄的情面下,终于接受了朝廷征辟的五经博士韩融的奏疏。
韩融是颍川韩氏之人,以治《小戴礼记》和德行闻名,不过《小戴礼记》虽说是今文经,但却也掺杂着不少古文经内容。
《大戴礼记》更是几乎大半本都是古文经内容,一度被今文学派所排斥,只接受了少量部分掺杂古文经的《小戴礼记》。
因此古文学派对韩融这位名士并不算排斥,便征召了他继续在太学传授《小戴礼记》,暂时先维持着今、古文经并传的太学局面。
对,那个表示挖田芬祖坟本心是好意不当重罚的朝臣,就是韩融这位五经博士。
古文学派的儒生他暂时不方便骂,但今文学派的刘辩就顾不上了。
于是刘辩当场挥毫批复,批复的话语很不客气,甚至是有些太祖高皇帝的“文风”。
“老狗,朕过几日便令人刨了颍川韩氏的坟冢,向天下人证明你们颍川韩氏先前是当真厚葬的孝顺儿孙!”
刘辩的意思很明确,你韩融不是论本心吗
朕为了帮你韩融证明你们颍川韩氏的孝顺,把你们祖坟也刨了,把里面的陪葬品展示给天下人看看,证明你们颍川韩氏在当初流行厚葬的时候是多么孝顺的儿孙。
朕这都是一片好意啊,绝不是恶意刨了你们祖坟!
你们颍川韩氏可千万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好意!
对于天子难得在奏疏的批复上破口大骂,也是惊得一众朝臣错愕不已,但也仅仅只是错愕。
这种事情若是轻拿轻放了,将来历代大汉先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