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殿下但有所求,天必应之!(3 / 4)

眼,他听懂了郑玄话里的意思。

今天在场都是古文学派的士人,而且都是核心成员,大家伙都是为了太子殿下和古文学派的利益而在这里讨论,给老夫个面子,有话好好说,千万别搞事情。

然而濮阳闿并没有接受郑玄的暗示,只是用手指在郑玄的掌心中划拉了几下,郑玄先是错愕,旋即又看了眼张纮,微微叹气,也没有再试图阻拦濮阳闿。

太子殿下安排这对师徒办差,他还能反对什么呢

躺平了,摆烂了,反正肯定不会是好事。

如果是好事,直接跟他交代,或是向卢植以及荀爽、蔡邕这两位太子的未来丈人交代岂不是更好

而且濮阳闿治《礼记》,太子选择濮阳闿来做事,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他郑玄虽然除了太官令外,也就出任过几年小吏,但并非不懂政治。

果不其然,一切如郑玄所料,濮阳闿果然是准备了这个大的,语出惊人,提出参照王莽的受禅仪典为模板。

而正堂中的一众古文学派士人还不待在濮阳闿话音落下,便有人拍案而起展开了谩骂,甚至有过于激动的直接抄起桌案上装着点心的漆盘朝濮阳闿掷去。

满堂几乎都是对他口诛笔伐,唾沫横飞,话里话外都是在表忠心,痛骂濮阳闿有负国恩,罪当诛之。

郑玄与卢植、荀爽、崔烈三人交换眼神,郑玄拉住了情绪激动的服虔,卢植直接以蛮力将好友马日磾摁在座席上,崔烈死死拽住蔡邕的衣袖,荀爽则是将濮阳闿护在了身后,大声喝止众人,制止了众人的谩骂和争吵。

这场喧闹来得快,去得更快,怒意转瞬消散,濮阳闿并非不知轻重之人,有这胆量提出这种找死的建议

一个有脑子的人,也许胆大包天,但不会不知死活,濮阳闿很显然是一个有脑子的人。

许多人一开始本就不是真生气,只是借机表忠心罢了。

少数上了头的人,再眼瞅着卢植这个太子太傅和荀爽这个太子少傅都不急,再加上护着濮阳闿的张纮,谁还能不明白这背后的主谋是谁呢

再说了,不骂濮阳闿几句,濮阳闿恐怕也交不了差,只有古文学派士人对他口诛笔伐,才能显得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