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3 / 4)

未班师回朝,正月祭祀神农的先农礼与前往原陵祭祀世祖光武皇帝的上陵礼由刘宏代劳,他这上半年就要进行八次祭典。

难怪阿斗会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原来光是每年至少十六次礼制祭典就足以将皇帝折磨得疲惫不堪了,更何况还说不准有临时出于政治目的或天灾而举行的各式祭典和祈禳仪典了。

比之蔡瑗,生过孩子的刘清多了几分母性光辉,颇具温柔贤淑之态,选择在治国的大道理上宽慰,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殿下辛劳,却也是为这数千万百姓而劳,百姓自当铭记殿下恩德,亦当为后世之人所称颂。”

刘辩微微颔首,但心中端的是无比苦涩。

天子者,上天之子,承接着代替凡人沟通天地的职责。

可问题是,谁倒是教教他,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怎么沟通110光年外的小熊座β北极二星(紫微星)!

穿戴好礼服,刘辩与两位太子孺子一同行至正殿,一同向同样穿着礼服的太子太傅卢植行了一礼。

卢植看着宛若璧人的太子及两位太子孺子向他行礼的模样,终是不免有些老怀大慰之感,一时都忘了礼数,直到高望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他才如梦初醒,连忙回礼。

虽说有些大不敬,但总有种老父亲看着成了家的成才又孝顺的儿子的既视感。

今年四十五岁的他,也不知道还有几年可活,太子于他不仅仅是寻常的弟子。

虽说他只教导了太子一年,但太子的天资聪颖,如今只是缺乏时间积累的经验作为底蕴,接受了他一脉相承的学识的太子,更是承载了他治国理念的继承者,比之亲子还亲。

刘辩没有觉察到卢植眼中那一抹温和的光芒,只是觉着时辰尚早,也没有用早膳的胃口,索性就翻阅起了奏疏。

不多时,今日负责整个祭典安全问题的光禄勋袁滂也来到了永安宫,向太子复命。

自刘辩与蔡邕长女蔡琰定亲后,他与袁滂这位本就被他格外倚重的老臣便是愈发亲近了。

尽管袁滂只比蔡邕大五岁,但袁滂却是蔡邕母亲同胞幼弟,也就是说袁滂是蔡邕的亲舅父,与刘辩有了一层姻亲关系,自然也就算是外戚势力中的一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