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很是好奇。
...
【众所周知,咱们华夏的南方降水量多,水资源丰富,而北方降水量少,水资源匮乏。
特别是华北平原一带,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用水需求十分旺盛。
但是,自秦岭淮河一线往北,内蒙古高原以南,是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区间,属于降水比较少的地带。
北方虽然有黄河,海河等河流,但其年净流量相比于长江,珠江,淮河等则是要低很多。
因此,北方缺水一直是制约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先辈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就如在太行山脚的林州盆地的林县,因为地形的关系,这里的降雨量十分的稀少,而且其地层又以石灰岩为主,地下水也稀少,当真是十年九旱,在历史上有着无数次因为干旱导致绝收的惨状。
新华夏建立之后,林县的官府和百姓想尽了办法修建了水渠,水库想要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但依旧是杯水车薪,遇到气候严峻一点,这些水利工程几乎都全干涸。
而在林州盆地以北有一条漳河流过,并且漳河的水流量颇为丰富,完全能够解决林县的缺水情况。
只是,在漳河流经林州盆地边缘时,其河道的地势比林县要低了很多,根本无法引水过来。
最终,在新华夏建立的第11个年头,林县县令?杨贵决定引漳入林!
时年27岁的水利专家吴祖太,带着林县百姓,经过三个月的考察,最终决定将山西候壁设为取水点,因为这里虽然只比林州盆地高14.7米,但已经是综合下来,最佳的取水点了。
在那个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还没有各种大型机械的时代,吴祖太用捡漏的测量工具,加上自创的工具,硬是设计绘制出了奇迹一般的穿越太行山的水利工程。
只可惜,在当年他就因为隧道塌方而牺牲在了工地上面。
但是十万林县百姓继承了他的精神,坚持了十年,硬是削平了1200多座山头,打穿200多隧道,架设150多座渡槽,修成了总干渠70.6公里,加上各支渠,总长1500公里的超级水渠!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