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太平军重镇庐州(合肥)被清军攻陷。
而后,捻军被清军南北夹击,由于捻军兵力分散,无法抵挡。
1863年,捻军首领张乐行与两万战士在雉河集殉难。
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和捻军张宗禹、任化邦等人率部合并,由赖文光统帅全军,并对军队进行整编。
而后,新的捻军继续采用流动作战的方法,队伍一度扩展到十万人左右。
1865年,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一举击毙了曾经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击败英法联军的清朝名将僧格林沁。
清廷派遣曾剃头为主帅,主持对捻军的镇压。
因为捻军不会建设根据地,长于野战而短于攻防战,因此虽然在双方的战争过程中也取得过很多胜利,但总体情况却是越来越差。
1866年,经过考虑之后,捻军决定分成两部,一部由张宗禹率领进入陕西和陕甘回民起义军联合,另一部则由赖文光率领继续在河南等地和清军周旋。
12月,赖文光带领三万东捻军想要进入湖北,然后进入四川,虽然在路上他们又歼灭数千清军,但是被清军阻碍,无法渡过汉水。
1867年,东捻军在尹隆河之战先胜后败,损失1.8万人。
而后,捻军放弃入川计划,回到了山东继续战斗。
大汉奸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的位置,采取了占据重要据点,逐步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将捻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捻军转战了一个多月,才突破了运河防线,但又掉入了胶莱河防线之中。
在艰难突破了这道防线之后,还是被清军围追堵截,连战连败,最终在江苏扬州彻底败亡。
另一边,西捻军张宗禹在进入陕西之后,和回民义军配合,在十里坡之战一举歼灭三千湘军,又打破了左宗棠的包围计划,取得的战果还不错。
但是,在得知东捻军陷入清军的河防包围之后,张宗禹率西捻军东出陕西,想要前去支援。
只是,他们还没到,东捻军已经覆灭了。
而后,西捻军也和东捻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