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一群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在青黄不接之时躲进深山之中,在万物丛生之际回到平原,所谓游击作战大抵也就是这样。
在伊图里河村休整两日,为了更好的统一第三路军各部作战,也是为了统筹部署。李兆林和冯志刚召开了龙北军政扩大会议,详细对于之后的抗日斗争做出明确的指示。
首先是如何应对当前关东军组织的十万大军讨伐,遵照《游击战》和《论持久战》精神,应当以游击作战,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消磨敌人作战之意志,持续不断的进行全民族统一战线。重申组织对于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东北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应当在组织的领导之下进行,只要抱有抗日救国思想的武装队伍,应当予以接纳或者指导。
同时,肯定远东军和苏军边疆委员会对于抗联的指导,但仅限于军事上的指导,并且是得到地委组织允许后,一定程度上遵照边疆委员会指导。
这绝不是小事,李兆林这番结论更像是对于主张保存力量,以及誓死不退者,两种意见人群的妥协。抗联内部有想要撤入苏方境内、誓死不退两种人,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
纵使统一的满洲地委成立,也无法调和这两派人之间的矛盾,后者比起前者更具有军事作用,例如吕三思等一批原东北军出身,亦或者伪满军出身的人,是坚决抵制撤入苏方境内的,将其视为逃跑、怯战。这批人占据相当一部分中下级军事干部,在基层指战员中具有相当的号召力,毫不怀疑他们一旦接到撤退命令,势必会分裂军队,且是无法制止和调和的。
来到抗联已经多年,陆北早已对抗联中的各种山头思想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也知道这是解决不了的。
在不提出撤入苏方境内时,满洲地委对于军队有绝对的领导权,但提出并且实行之后,那就不好说了,队伍的分裂是可预见的。
之所以抗联迫切的成立统一的满洲地委,也是因为此类原因,想用绝对的权威压制住其中的各种问题,事实上也的确有所成效。
会议经过讨论研究之后,第三路军总指挥部移师额尔古纳乌兰山密营基地,以原有留守处编练部队,及炮兵营、嫩西蒙古支队成立直辖于总指挥部的警卫旅。
警卫旅下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