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三天已过,京都城内秋意渐浓,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街道。
这天清晨,天还未全亮,万家书苑外已是人声鼎沸。
这书苑乃是慕云昭早年亲自命人打造,最是受天下寒士的喜爱,每日都有不少寒门学子在此谈经论道。
而万家书苑只是象征性的收取这些寒门学子每人五文钱,也正因此,万家书苑时常入不敷出,需要慕云昭时不时的从家中拿钱贴补。
此刻,寒门学子们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三三两两聚在书苑门前,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万家书苑门前悬挂着一副楹联:“寒窗十年苦读,只为一朝报国”。
学子们须得先回答门口张贴的策论题目,方能踏入书苑参与大会。
这些题目皆是慕云昭亲自拟定,涉及农田水利、边疆防务、吏治清明等实务话题。
“这题问的是治理黄河水患之策,我倒有些想法。”一个身材瘦高的书生说道。
“我看这题关于边关贸易的才难呢,咱们这些读书人,哪懂经商之事?”另一人接话。
学子们或凝神思索,或低声讨论,气氛已然热烈起来。
书苑内,慕云昭一袭素雅白衣,不着珠宝首饰,只以一根木簪绾发,正指挥着家丁布置会场。
她眼下一片淡淡的青黑,显是连日操劳所致。
“小姐,您已经三日没好好休息了,这儿交给老奴吧。”
老管家心疼地劝道。
慕云昭摆手:
“无妨,王伯!这次大会关乎众多寒门学子的前途,我不能有丝毫马虎。”
这次举办天下寒士大会,慕云昭可谓全程亲力亲为。
她向来是个高傲的性子,所以哪怕首辅府不缺钱,她也不愿意多用一分。
特别是此次天下寒士大会,慕云昭所用银两要么是自己私底下积攒的,要么就是靠着自己的才女之名募集而来的。
只是这届天下寒士大会异常的盛况空前,人数更是被往届要翻了两倍,以至于打了慕云昭一个措手不及,差点没有足够银子来支撑此次盛会。
“云昭,看我带了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