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西郊,“铸剑”工程总部。
冯鉴真并未沉浸在授衔带来的光环中,也未因进入国家科技委员会高层而有所懈怠。他几乎是在授衔仪式结束后,就立刻返回了基地,重新扎进了堆积如山的图纸和数据之中。北疆之战暴露出的些许问题、阅兵预演中那辆“猛虎”坦克的细微故障,都成了他眼中亟待优化的关键节点。对他而言,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
肩上的将星并未让他感觉有何不同,反而那身合体的将官常服让他觉得有些束缚,此刻他已换回了那身沾染了些许油污的作训服,伏在案前,眉头微蹙,沉浸在一个关于新型复合装甲材料的结构优化计算中。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他的助手,一位同样年轻的技术军官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
“总师,国防部紧急加密文件,徐帅亲自批示,要求您立即阅处。”助手将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放在桌上,封面上鲜红的“绝密”字样和紧急等级标识格外醒目。
冯鉴真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接过文件,快速打开。里面是两份文件:一份是李剑锋从沙骆发回的紧急军情和求援信详细内容;另一份则是刚刚下达的《国家科技委员会成立通知及人员名单》,他的名字赫然在列,负责国防军工领域。
他先快速浏览了沙骆的求援电文,沙漠孤城、兵临城下、绝望的国王、指向“重装合成旅”的急切呼唤……文字间弥漫的硝烟与紧迫感扑面而来。随即,他又看了看那份沉甸甸的委员会名单和职责分工。
一瞬间,冯鉴真就明白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求助,这是对他刚刚在最高层会议上提出的那条“技术转让”战略的第一次,也是极其严峻的一次考验和实践。沙骆人要买的不是几件武器,而是一支能定乾坤的战略力量,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而这,恰恰符合他构想中“二级”甚至“一级”技术的输出范畴,但速度要求远超预期。
助手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冯鉴真的表情从疑惑到专注,再到陷入深深的沉思。办公室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和窗外远处传来的微弱机器轰鸣。
良久,冯鉴真缓缓靠向椅背,目光投向窗外,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