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以为不会出意外,但是意外就偏偏发生了。
或许是郑成功的动作太大,引起了郑泰的疑心。又或许郑泰的计划就是如此,没有得到日军联络人的确切信息之前,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对于郑成功在军中的威望他是知之甚详,虽然他花了大量的银子用来结交各镇镇将,但他没有信心认为这些镇将能够跟随他一起反抗郑成功。
若是郑成功死了到还好说,凭借他的威望和地位,掌控这三万精锐是不成问题的,掌握了这三万精锐,挟大功以占金厦,以此为据,向清廷称臣。按照之前暗中商议结果,封王爵,封地泉漳潮三府,做一个地方藩王,日子岂不美哉。
舍去的无非是个名义而已,只要封地名爵在手,是明廷还是清廷,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明朝已经亡了,永历帝播迁不知到了哪里,现在音讯全无,何必死守着名义不放呢?
现在明廷大势已去,为何郑成功就看不明白呢?莫不是被国姓爷的名号迷昏了眼睛?
郑泰始终不明白这一点,这也是从未经历过儒家文化熏陶的他无法理解郑成功的行为,跟海盗世家有那么大的区别,他始终固执的认为,自己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自有出海闯荡的郑泰,十几年的海盗、海商生涯让他固执的只相信自己手中的刀、手中的银子,其他的什么都不相信。
信奉利益至上的他,一直在暗中默默积蓄这自己的力量,扬威前后镇的一万海盗就是他暗中努力的结果之一,他坚信经历过狂风大浪考验的海盗,其斗志和勇气要比在陆地上的士兵的勇气高太多了。这也是他一直豢养海盗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惜,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寄予厚望的由一万海盗组成的扬威前后镇,溃败的如此之快,真的让人咂舌。
看着郑成功传来的明日台湾城下参加受降仪式的邀请,郑泰直感觉到眼皮子一直在跳动,现在的他既担心金门岛之事,其子郑缵绪有没有按照就计划攻克厦门,现在也没有个音讯,实在是让他心忧不已,这可是他唯一成才的儿子啊。自己辛辛苦苦,百般算计,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荣誉,以及更多的开枝散叶,组成一个强大的石井郑氏分支。
这不仅是郑泰的希望,也